央行再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6-10 10:33:0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伴随着昨天傍晚时分的夕阳西下,央行一记重磅消息甩出,让昨夜的资金市场再度失眠。央行公告宣布,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继今年4月25日之后,第二次祭出定向降准的“神器”。两个月内两度向市场输血发力,央行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监管者的决心和努力又能否换来国内经济的积极回应呢?

昨天傍晚,央行发布公告,决定从这个月的16日开始,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明确,政令将覆盖国内大约三分之二的城市商业银行、80%的非县域农商行和90%的非县域农合行。这是央行继今年4月25日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后,定向降准“第二只靴子落地”。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表示,此举对于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将构成利好:

范为:过去金融资源过多的被配置在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的国有企业,另外就是地方的投融资平台。我们看到,这两块实际上在经过这几年发展之后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债务压力过重,并且产能也过剩。因此,整个货币政策还是比较紧的,当然还有房地产。相应的,像在过去的这几年里面,三农、小微等等一些都是不容易取得融资的,这两次实际上都是对这种处于弱势的生产型企业提供一些金融方面的扶持,我认为这个效果在中长期来看会慢慢见效。

同时,为了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以及扩大消费等作用,央行这次还下调了他们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的“定向”体现得非常明确。

当然,刚才也讲到,这已经不是央行第一次这么干了。就是要投给三农和“小微”企业,央行已经明确了自己对于资金流向的控制意图。

圆融方德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冉兰:如果过紧央行也会采取一些定向投放的手段,包括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所谓定向降准,以前是针对三农,现在针对小微,这也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不过,人们一直在期待的货币政策放松可能要落空。经济学者余凌曲认为,这只是央行在稳定货币政策的原则下进行的结构调整:

余凌曲:现在我们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大方向还是去杠杆化,这就决定了整体的放松准备金不具有很大的可能性,在保证整体国家杠杆率不再继续提高的基础上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有一定的政策扶持的作用。

而宏源证券固定收益总部首席分析师范为认为,这恰恰说明,央行短期内并不打算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从实际释放的资金量上看,这种“血液输送”量,想要振奋整个经济基本面,恐怕也是杯水车薪:

范为:这次定向降准整个释放流动性规模在一千亿以下,如果是全面的降低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的话,释放的流动性大概是在5千亿左右,因此这一次降准的效果可能只相当于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的1/5的样子。

不过,以从前央行“放水”资金,地产股就活蹦乱跳的历史记录来看,那些为了谁能扶一扶楼市困顿而焦虑不已的人可能也想借题发挥一下。说不定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材料,等着在今天的舆论圈子里投石问路。

央行会不考虑到这一点吗?怎么可能!在公告中,央行明确表示,符合一定比例是指上一年新增涉农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比例超过50%,且上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比例超过30%的银行;或者小微贷款你能满足这两个比例条件,也享受降准待遇。范为认为,监管层正在努力堵死这条路:

范为:操作风险也就是说政策落到实处,这个确确实实是我们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一个问题,要完全百分之百的避免可能性也是比较小的,但是我们看到新一届政府已经注意到这点,效果应该说比之前我个人认为会有所好转。

不过,期待着“活水”能够提振自己投资的股民们也不必过于灰心。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不算重大利好,但对相关个股,央行的定向宽松仍然可能带来股价的变化。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行再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6-10 10:33:00
央行公告宣布,从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