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房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不切实际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6-10 07:51:00

而且房产税还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土地是国有的,房产税怎么对土地征税,这里面还有经济学理论和法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电信“营改增”试点6月1日正式启动,继续推进营改增难度加大。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9日在成都出席天府峰会演讲时表示,财税改革到了最艰苦的时候,从改革影响范围来看不亚于1994年改革,需要非常高的政治智慧。

许善达表示,2013年国务院决定继续推进营改增,当时提了三个大行业:建筑安装、电信和铁路。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阻力困难就比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大。“原来说营改增要‘十二五’完成,我估计完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也许要再花5~7年。”

调整失衡状态

“2014年全国两会只说了继续推进营改增,没有2014年的路线图,就是2014年搞哪几项没有说,也没有时间表,是2014年搞成还是2015年搞,没有路线图当然就谈不上时间表。”许善达说。

他介绍说,全国财政收入中中央的收入去年占到48%左右,地方收入占51%~52%,但是支出,中央只负责15%,地方负责85%。换句话说,地方每花0.85元钱,要等中央转移支付0.32~0.33元,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太高,转移支付的时间和数量很难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时间和数量匹配。因此,这个失衡的状态要恢复一定的平衡。

许善达称,在分税制体制下推进营改增阶段已经过去了,要想再继续推进营改增必须同时调整分税制。如果不同时调整分税制,推进营改增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地方政府就难以接受这种方案。

许善达表示,营业税改增值税会降低税负,增值税再增加新抵扣,所有增值税纳税人的税负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所有纳税人税收负担都会发生变化,同时所有政府收入,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里的省市县每个政府的收入都会发生变化。

三种方案

那么,继续推进营改增,怎么能够解决地方收入不要大幅度减少,加剧中央地方财政失衡的问题?许善达说,“这是我们现在要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这个环节解决了,整个各项改革还能够往前走。这个环节解决不了,各项改革就得停滞不前。”

对于目前的形势,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不少的建议,许善达归纳为三种。

一种就是把现在消费税划到零售环节。许善达说,“现在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因为消费税大概有8000亿~9000亿,不到1万亿,还有车辆购置税,本来是零售环节的,它完全可以合并,大概1万多亿,正好和营业税减税以及划中央这部分能够对冲。这个建议是目前被学术界认为比较可行的一个方案。”

第二种则是把增值税的税率降低,现在是17%,有人建议降低两个点,降到15%,让地方对于各项商品和服务都收2%的零售税。不过,许善达认为,这个方案未来可能行得通,但是目前很困难,因为马上要变成零售环节,所有的商品和服务都收2%的话,这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还是先征收若干品目的消费税,让地方税务局在零售环节能够征收若干品目的消费税开始,将来什么时机、是不是普遍开征以后再讨论。

第三种建议就是有一些学者提出来要把房产税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甚至有专家提出以后要实行零地价,用房产税来代替土地出让金。许善达称,这个意见不切合实际,“因为我不知道谁能设计一个4万亿的房产税,就算是对冲营业税的1万多亿的房产税,我也不知道谁能够设计出来。而且房产税还有我们中国的特色,土地是国有的,房产税怎么对土地征税,这里面还有经济学理论和法理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许善达说,继续推进营改增还有大概2/3的营业税没有改,也可以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改,这里最主要的是建筑安装、不动产销售和金融保险。随着这些推进营改增,消费税可以按照几个税目逐步下放,这样的方案可能是现在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许善达:房产税代替土地出让金不切实际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6-10 07:51:00
许善达表示,2013年国务院决定继续推进营改增,当时提了三个大行业:建筑安装、电信和铁路。但是在推进过程中,阻力困难就比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大。“原来说营改增要‘十二五’完成,我估计完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也许要再花5~7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