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媒体采访(一)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26 16:14:00

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如期举行,会议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并邀请海内外知名业界专家参与、分享了BIM技术的应用,展望全球信息化前景。

在上午的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修龙院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标准院)孙英院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院长、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主席郁银泉,buildingSMART国际总部主席Patrick Macleamy,buildingSMART国际组织首席执行官Richard Petrie和buildingSMART国际总部秘书长Christopher Groome一起接受媒体访问,大话建筑信息化前景,解惑BIM成长应用问题。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请问孙英院长,如何看待BIM应用对于行业的促进作用?请您介绍一下标准院在BIM方面的探索?

孙英:BIM技术作为整个建筑工程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支撑技术,对建筑工程将来的改变非常大。从设计领域而言,传统的设计依赖于古板的钉子尺,而BIM应用就是对传统设计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计算机制图,现在我们是用BIM技术来进行建筑设计,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个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更包括对设计的要求,思维方式的转变,设计过程的管理,以及最后的表达,可能都是一个革命性。设计变化后,后期建造方式、施工管理也会有很大变化,如用信息的技术对施工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直到最后的运营纬度。所以最大的受益应该是在运营维护这个环节,因为这是长期的成本,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对整个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在整个的建筑循环过程中,信息管理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建筑行业是由一个个大建筑来构成,智慧的城市,和信息技术分不开。所以BIM应该是非常基础性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和其他信息化技术相互融合、连接,将来一定会给建筑行业的未来,包括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现在整个国家都把信息化作为发展战略,而我们建筑工程行业更要大力重视BIM技术的应用,并与其他建筑工程信息技术的应用相融合,来促进行业新上台阶。以房地产开发为代表的“中国式建设”模式比较粗放,我认为依靠传统方式进行建筑的模式会在不久的将来,甚至目前已经在发生巨大变化,而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一定是是深远的、重大的。

记者:据我所知,标准院和Building SMART已经合作了很长的时间,目前有没有达成一些基本的共识,一些战略构想和我们分享一下?另外,Building SMART对美国、英国等国关于BIM标准制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那么对于我国这两本标准的编制,有哪些促进作用?

孙英:我们是在2008年加入了IAM(Building SMART的前身),IAM是1995年成立。之后几年中,有一段时间合作没有那么紧密,直到2013年,IAM恢复改组成Building SMART之后,标准园就成为了中国分部。这一年来,我们除了在国内发展了行业的优秀会员单位,也围绕BIM技术举行了一些推广、交流应用的活动。另外,标准院和Building SMART(国际总部和各国分部)保持了一种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除了这次规模最大的论坛会议(一年一次),还会参加其他不同的交流会议。

首先,Building SMART是最大的、最有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每次交流都让我们对整个世界BIM技术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包括BIM在各国的应用情况。它给我们很大的震撼,从它的设计,到建造,到最后的运营维护,我们看到了BIM技术非常光明的前景和对中国将来建筑业带来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实现信息和技术的互通。

其次,我们通过跟Building SMART的合作,对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一个认识,所以现在标准院的一些业务开始更多转向推动BIM技术。比如说标准院有一个金土木的下属软件公司,它原来是以做建筑工程的相关软件为主要业务,从去年开始逐步转型,今年已经非常明确的定位成以推动BIM技术发展为核心业务。它现在开展的业务包括BIM相关技术的培训,对很多希望了解BIM技术、应用BIM技术的单位进行咨询辅导。我们想通过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的平台,也利用标准院的一些资源,来团结更多的行业和单位,共同促进BIM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推动以BIM技术为核心或支撑的整个建筑工程的信息化发展,这是我们标准院和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和国际总部合作带来一个实质性内容。如说实施认证方面,发展会员等等。

在BIM标准编制方面,Building SMART在国际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是整个BIM标准的引领者,但各国分部都是本国编制BIM标准,中国也是一样。标准院有两本非常重要的BIM标准,备受行业关注,因为大家认为中国在推动BIM方面遇到很大困难、阻力。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进行BIM标准的编制,希望中国政府,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能对我们提出要求和建设意见,让中国的BIM标准和世界的BIM标准达到很好的沟通。虽然各国标准不会一样,但要理念一致,能够相通。现在标准院压力非常大,大家都希望我们的标准尽快推出来,所以编制过程中,我们还会跟Building SMART国际总部和其他国家分部进行深入的交流。预计今年下半年,我们的bim标准会完成,未来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标准的推广应用情况,不断的进行修编,整个过程中和Building SMART都会是密切合作。我们也希望通过标准的平台来保持与世界BIM技术的同步发展。

我们会随着整个国际委员会的调整来推进整个中国BIM技术的大发展。我想可能这个年会,会对中国未来几年BIM技术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郁银泉:我再补充一下孙院长刚才说的,这个应该是中国BIM标准走向世界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我们充分的跟Building SMART国际总部协调合作,来做出我们的标准。大家都知道,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现在最大的瓶颈是标准不同,是不是?前天中央新闻联播也讲了这个问题,是我们的高铁怎么走出去,我们的高铁技术通过引进吸收自消化,但是在走出去时还是有标准的瓶颈,比如说认证的标准不同,估计记者朋友都知道这个消息。刚才孙院长(孙英)也说了,我们会在国际上有一个认证,假如说我们能跟他们(国际)对接上,哪怕不可能完全相同,我们就能在国际标准上有发言权,这样才算是真正走出去,也才能把中国的东西推向世界。

孙英:我们的目的是把中国市场打造成更加开放的市场,把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来引进国内,来造福于我们国家,造福于我们的人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的企业能够走到世界上去,所以我们国际化的目的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让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记者:从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成立到现在是一周年的时间,在成立的一周年里,中国会员吸收的情况如何?这些会员的构架、组成,都是什么样的?

郁银泉:去年我们恢复成立了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经过一年的努力,吸收了24个正式的会员,其中9个是我们的副主席单位,主要面向的是建筑工程和房地产行业的单位。会员有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商和科研院所等等,甚至还有大专院校,应该说涉及的面是非常广的。因为只有一年时间,行业对BIM的认识还未完全到位,加入的会员不是很多。

另外,我们在选择时也会严格把关,加入这个组织后,要能够对推动BIM的发展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我们选择很慎重。在这里,我也希望媒体朋友多给我们宣传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来提高行业对中国分部的认识,号召更多企业加入进来,推动整个中国BIM的发展。昨天我参加了Building SMART国际理事会的会议,了解到韩国会员有150多家企业,比我们多得多,可是大家都知道韩国只有四千多万人口。当然,韩国分部成立的早,在BIM作用的认识上比较成熟。我想通过今天的BIM论坛、国际的年会,促进中国分部的壮大,所以再一次邀请媒体,多多给予宣传,促进大家加入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来真正推动中国BIM的发展。

记者:我想问一下Patrick Macleamy先生,作为国际组织,Building SMART机构的定位,还有组织作用是什么,在国际上的影响如何?

Patrick Macleamy:在国际上,世界各国虽然各有各自的情况,但是在建筑行业,或者在建设工程行业是大同小异的,我们用同样的方式建造,这一点一致。

我在中国有三个做设计的合作伙伴。在中国做工程时,当然需要当地的设计单位,或者是公司来协助,所以这就有一个需要,需要产生一个能够相互共通的准则,来进行沟通。国际标准化的目的是向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美国,包括欧洲,澳大利亚很多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通的,大家能够连接的,共同促进的标准体系。Building SMART这个国际组织就是这样,世界各国的分部一起合作,一起把这个工作做好。

有一项非常重大的工作,就是当这些国际性的标准被各国的分部,包括中国采用了之后,这个分部或者这个国家如何去训练本地的人,来适应这个标准,来实施这是各国分部,各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任务。我本人感到格外的荣幸,能够参与到本次的会议,能够来到北京,是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和中国的这些建筑的使用者,中国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他们能够从国际标准化获得最大的利益。

记者:我们听说中国分部的这次会议,对于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的重要性是在哪里?

Richard Petrie:首先我想表达一下,我非常兴奋、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来到这里,参与到如此大的盛会。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之前总在做支援性的工作,随着BIM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我想现在是时候让这个组织变得更加强大。我们有三个目标,一个是让组织更加强大,另外一个是让人们更加容易的和这个组织沟通联系,第三就是能够对建筑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一次的北京会议,我们就要做一系列非常重大的决定,让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达到上述的这些目的和愿望。

记者:刚才,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首席执行官Richard Petrie说将会在今年做出许多里程碑式的战略性议程,这些决议是怎样的?同时希望孙英院长介绍一下标准院与Building SMART总部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将会在哪些方面进行重点推进合作?

Richard Petrie:从原则上,或者同根本上来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决定,就是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将分散在各国的分部联系组织起来一个志愿性组织,现在希望不但有分部,有分部下面的会员,同时希望混合更多的人加入到Building SMART国际核心的范围里面。做转变的原因是,、有人觉得我们的组织既然是国际化的、公开的,就应该有更多的国际化的独立成员加入进来,而并不是说在各个分散的国家分散。这是非常重大的决定,但是同时也是这个组织的一项责任。

我们认为这不仅是对国际总部,对中国在内的其他分部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突破。我们有信心能够共同完成好。

孙英:括标准院作为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的一个承担单位,我们会跟Building SMART同步进行调整和发展,在这之前,我们和Patrick Macleamy和Richard Petrie先生就Building SMART国际总部的转型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的一些理念,包括一些做法,我们也有深入的了解。我想转型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北京的会议上他们会做一些决定,我们也会来关注并且执行,因为刚才说的中国分部就是它的一部分。具体到我们中国分部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在标准编制方面密切交流。因为我们争取要在今年的下半年把标准的报批稿编写出来,这是第一项工作。

第二项工作是我们会进一步大力发展中国分部的会员。今年我们要一方面加大整个Building SMART的宣传力度,另外我们仍然坚持从优、从严选择一些非常有行业代表性的会员。发展比较多的会员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组织扩大了,领军的企业和单位多了,足智多了,对整体推动我们国家的BIM技术的发展会非常有意义,所以第二项工作就是大力去宣传。

第三项工作是进一步加大BIM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我们每年举办论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式,这个论坛我们也会持续办下去,因为有关BIM方面的论坛很多,但是真正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的不多。除此之外,我们去年也承担了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委托的人才培训计划,当时讲的主题就是BIM技术,这也充分说明整个国家层面对信息化,对BIM的关注。因为我知道当时报了很多选题,最后选定由标准院做这个主题,当时为期一周,培训的都是中高端类型的人才。我们今年会做一些更加有效的推动作用,除了论坛这种形式之外,我们还会在各个层面开一些研讨会,包括一些实际项目的推介,希望能有更多的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分享实际案例,做沟通交流。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BIM技术服务组织,加入到我们中间来,因为我觉得这项技术的推广,需要大量咨询服务业单位参加。所以接下来,我们可能也会去从标准院自身做一些实践,通过各种渠道去为需要应用BIM技术、掌握BIM技术的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最后达到推动整个中国BIM技术应用的目标。

记者:从行业,或者是从企业角度来说,您认为北京市场,或者中国市场跟国外市场的关系是怎样的?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规划是什么样的?

Richard Petrie:首先在北京或者说在中国市场上,关于成本的压力,建筑成本的压力以及能源能耗损失,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大家都面临着如何降低能源能耗损失的问题。因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中国的建筑市场并不孤立,大家相互交流沟通,寻求一个适用性强的,标准化的体系,这变得非常重要。

Building SMART的作用是作为一个枢纽,或者说作为一个轴心,为世界各国的不同国家,不同分部的标准来建立一个沟通的平台。我们同样欢迎世界各国的参与,来使Building SMART更加多元化。

记者:中国参与BIM标准制定比较晚,Christopher Groome先生如何看待BIM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您认为BIM标准会给中国的建筑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Christopher Groome:我们在英国有一个说法,就是说墙那边的草会更绿。大家可能会以为中国那边的草更绿,其他国家的发展会更好,但实际上是大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相同的情况。所以我们非常期待看到中国的专家,和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参与到国际化的标准化建设当中。

我认为就像刚才Richard Petrie先生说的一样,非常重要的是开放,要打开大门,去迎接四面八方的声音和力量,中国是非常大的国家,中国在BIM标准推广实施方面应该有更多渠道,我希望能够深入到中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从而共同提高。另外我想特别提到一点,我们和国际化标准组织ISO有非常紧密的联系。Building SMART国际组织和ISO有一个共同合作的关系,我们的标准研发和ISO是同步进行,因此我认为中国分布如果能够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的工作小组紧密联系,对标准化制定非常有利。刚才说到相关的SC59,PC13这种工作小组信息化的这样一个工作效率,中国是小组的成员,希望将来中国在这方面会越来越活跃,也希望通过联系能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变革发展活动。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媒体采访(一)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26 16:14:00
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如期举行,会议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并邀请海内外知名业界专家参与、分享了BIM技术的应用,展望全球信息化前景。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