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十项目转移协议签订 土地成掣肘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6-04 08:29:00

4月28日,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前不久组织各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该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已经形成了相关报告。

范恒山强调,在具体方面,要着眼于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

自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提出以来,京津冀三地的对接工作从规划到项目也都在展开。

5月29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相关人士向中国房地报独家透露,新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已经上报到北京市政府,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北京市规划修订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被提及,其中涉及北京市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目前不便透露细节。

“目前北京与天津和河北,分别签订了十大项目的转移协议。但转移的项目类型有所区别:转给天津的,多是教育、医疗、高科研发等技术密集型;而转给河北的,则多是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资源、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项目。”“这是基于两地不同的城市特性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勇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目前这十大项目不便透露,但能肯定的是燕山石化会搬离北京,具体落地到什么地方,目前还不确定。

上面很满意,下面有异议

不过看似红火的三地对接,中间实则矛盾重重。

“首都与津冀两地的十大项目对接,是由政府签署的合同,但落实却要到具体对象上。就出现了‘上面很满意,下面有异议’的现象。”刘勇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比如有些企业留恋北京的便利条件不愿迁走,干脆对规定迁入方开高价,天津有几个项目就因为承受不了高要求而暂搁;像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项目,商户们意见也不统一,至今还未敲定落地点。

除了商户层面,其实在政府定位上也存在意见不统一。

“天津怕被北京‘圈’进去而失去自我,将自己封闭得天衣无缝,并在封闭中与北京展开竞争。虽然天津市政府一直在努力引进更多的企业到天津,但由于市场的封闭,外地企业很难在天津长期置业。”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新闻发言人文显堂撰文指出。

至于河北,在对接上虽然很积极,但是自身发展不足是造成承接艰难的最大根本原因。

“周边城市面临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备、功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制约了首都的功能疏解,加大了人口向北京集聚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周边区域面临着人才短缺、产业发展难以与北京有效对接的困境。”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对记者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周边区域对核心城市难以支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京津冀一体化十项目转移协议签订 土地成掣肘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6-04 08:29:00
自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提出以来,京津冀三地的对接工作从规划到项目也都在展开。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