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库存量持续上升,新开工面积大幅下降,房地产业已开始降温。与此同时,进入2014年以来,受房地产业遇冷等原因拖累,中国经济增速再度放缓,第一季度GDP增速为7.4%,四五月份经济未见明显好转迹象。一些地方政府因此沉不住气,借“楼市分类调控”作掩护,放松限购政策,实施救市行动。
对当前房地产市场遇冷调整的原因,有这样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看法。一是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支持房地产业长期高速发展的因素已不复存在。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信息系统联网、反腐、土地改革、税收改革,甚至国有企业改革等都会对减少房地产投资产生影响。二是楼市需求和购买力在前些年被大量透支,当房价远远背离住房的价值时,必然走向价值回归之路。三是当前房地产业存在结构性失衡和扭曲现象,房地产市场供需不匹配问题十分突出。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聚集了大批劳动者,而住房供应却受到条件限制,供给存在明显不足;而一些中小城市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却无法吸引到与之相适应的人口进入,新建房屋出现大量过剩。四是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的流动性发生了变化,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房地产商自然会调整对市场的判断,并在定价上作出调整。
对本轮楼市趋冷的原因,以上几种分析都有道理,但出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原因,政府出手救市都不对症,自然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即使暂时刺激了房地产投资增加,也只是拖延今天的“痛”,到明天不得不承受更强烈、更深切的“苦”。任由救市行为蔓延只能继续加深房地产业已存在的失衡和扭曲现象,加剧房地产“挤出”效应,恶化产业结构。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