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多次调研楼市:楼市调控仍以稳为主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27 07:35:00

5月26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住建部系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201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住建部内部也就此进行过多次、多口径的调研,也召开过多次内部座谈会。”

不过,上述不愿具名的住建部系统人士表示,目前均属于常规工作,新的党组书记正在熟悉工作过程中,并未听说有新的指示,政策也无新的变化,“目前来看,2014年的楼市调控,仍将以稳为主。”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亦表示,当前楼市的确存在趋冷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市场规律。秦认为,楼市将进入“高基数低增长”阶段,会出现小幅调整,但不会断崖式下跌,2014年的楼市调控将以趋稳为主。

楼市新变化:限购调整的窗口期

楼市又进入新的关口。“和2013年整体上涨,部分城市暴涨的趋势不同,2014年之后,楼市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呈现下行、且存在明显分化的趋势。”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顾云昌表示,当前楼市还存在从过去数量上的绝对短缺转变为结构不平衡,部分地方存量过剩的问题。

“楼市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从过去增供应、抑制过热转为促进消化,市场需要升温的新阶段。”顾云昌认为,房地产是宏观经济的支柱产业,任何大的动荡,都会造成经济的不稳定,在此背景下,加大市场调研,及时的掌握市场动态,防止市场的衰退非常必要。

实际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多位住建部系统人士了解,年初至今,住建部已经就当前的市场形势进行过多次的调研、了解。或因此,顾云昌认为,近期有关住建部人士释放的限购退出等声音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一位领导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属于限购调整的窗口期,“此前,限购是基于供需矛盾、抑制房地产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出台的。当前,多地包括被限购城市已经演化为消化库存的新矛盾,新的市场形势下,也决定了限购调整的窗口期。”

上述住建部系统的人士也表示,从执行角度来看,2014年的确是限购调整的窗口期,这也是分类指导,地方基于自身市场状况,优化调控的非常重要手段之一。

“这也是已经定下的大方向。” 顾云昌表示,住建部已经把调控主动权放给地方,允许地方根据各自面临的不同市场状况、供求关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调控。

“近期诸如常州、铜陵等多地通过调整户籍、限购、税费、公积金贷款政策来防止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顾云昌表示,截止到目前,中央也并没有进行干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联系此前出台相关政策铜陵、南宁市了解,上述城市出台的涉及政策调整的文件,并未报备至住建部,或者获取住建部审批。

楼市调控仍以稳为主

那么,现在的调整是否会被认为是救市呢?对此,上述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人士称,“放松限购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救市,只是基于市场状况的一种调整,是逐步退出行政化调控,突出市场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

秦虹介绍,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两个指标的确都出现了负增长,但从绝对值来看,今年前4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总量仅仅低于去年同期,而高于去年之前任何一年的同期,“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高基数、低增长的阶段,会出现小幅波动,不会断崖式下跌。”

秦虹称,总的来讲,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总体上是稳定的,中央去房地产“投资化”、“杠杆化”的大方向没有变,变化更多的可能是从过去“一刀切”改为因地制宜,让地方政府基于住房市场的状态进行优化调整。

顾云昌也表示,房地产存在较为明显的金融属性,受货币环境的影响较大,外部宏观的货币变化非常关键,此前央行已经发出支持首套房的表态,但未释放流动性,在此背景下,地方调整限购等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住建部多次调研楼市:楼市调控仍以稳为主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27 07:35:00
住建部系统人士表示,目前均属于常规工作,新的党组书记正在熟悉工作过程中,并未听说有新的指示,政策也无新的变化,“目前来看,2014年的楼市调控,仍将以稳为主。”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