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救市第二枪 宣城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至30万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26 09:00:00

原标题:安徽救市第二枪 宣城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至30万

每经记者 查道坤 发自南京

继安徽铜陵市宣布首次购房申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由30%降至20%,并给予契税补贴后,该省宣城市也紧随其后出台新政进行救市。

5月20日,宣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外发文称,对宣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进行了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30万元。此外,宣城市还宣布对购买房源的购房者,给予一定的契税补贴。

对于宣城出台的政策,房地产行业专家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宣城出台的政策与铜陵并无两样,目的同样是救市。

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调

实际上,早在2013年7月1日,宣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下调过一次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由原来的30万元下调至20万元。而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宣城市商品房2014年上半年成交量开始逐步下滑,为了更好地调节市场,宣城市将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原来的20万元上调至30万元,促使当地住房成交量上涨。

此外,在贷款条件方面也发生了改变,由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1年以上调整为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满6个月,“这也就意味着,之前没有宣城户口的外来人口需要缴满一年的公积金才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如今降到半年就可以,这也就可以进一步刺激外来人口购房。”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此外,宣城市还表示,2014年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购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唯一住房的,所缴纳契税由契税征收机关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到144平方米(含)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购房家庭唯一住房的,所缴纳契税超过1%部分,或购买超过144平方米的非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购房家庭唯一住房的,所缴纳的契税超过2%的部分,均由契税征收机关同级财政给予全额补贴。

“宣城的公积金贷款额度的调整,以及购房给予契税补贴,这和此前几个出台救市政策的城市并无任何区别,其目的就是促进楼市销售。”张建初说。

楼市库存压顶土地出让停滞

值得注意的是,宣城出台救市政策的背后,则是楼市销售低迷、库存压顶的局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宣城楼市近3个月持续低迷,尽管进入“红5月”,有部分项目大幅降价的促销,但是寒潮依旧未散。

宣城市房管局数据显示,5月前两周备案都未超过百套,第3周楼市更是再次滑坡,备案仅有59套。截至5月21日,宣城本月备案套数未超200套。备案套数环比下跌20.27%。

宣城楼市2014年2月备案1038套,3月备案523套,4月备案310套。2013年2月备案924套,3月备案976套,4月备案722套.今年前3月备案套数总计1871套,去年同期备案2622套。从备案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宣城楼市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在刚刚过去的‘金三银四’,宣城楼市成交量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宣城近3年来销量成交量最差的一年,就目前情况看,宣城楼市或将持续下滑。”宣城当地开发商杨海涛对记者表示。

而为了促销,当地的开发商可谓是使出浑身解数。4月以来,宣城多家楼盘进行促销活动,然而效果并不明显,5月份以来宣城楼市成交量还是延续平淡态势。

成交量下滑,楼市库存进一步加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5月21日,宣城市可售套数已经达到了25643套,市场供应面相当充足,按照宣城的去化速度,去化库存需要3年以上时间。

库存量增加,无疑又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据记者了解,2014年以来,宣城住宅用地的出让几乎全面停滞。

“楼市低迷对地方土地出让冲击非常大,开发商手中持有大量的房源卖不出去,必然不会轻易拿地,如果土地卖不出去,对于地方财政的压力也可想而知,所以此时宣城出台政策,其目的就是希望打破宣城楼市冷淡的局面。”张建初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安徽救市第二枪 宣城公积金贷款额度上调至30万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26 09:00:00
5月20日,宣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外发文称,对宣城市的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进行了调整,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30万元。此外,宣城市还宣布对购买房源的购房者,给予一定的契税补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