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月的博鳌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曾直言,“信贷增长速度基本平稳,不算太高。但有一个国际上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中国的企业部门或者公司部门杠杆率偏高。”
中国企业杠杆率究竟有多高?在5月17日的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新供给金融圆桌”首期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给出的测算结果是:2012年我国非金融类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为106%,2013年进一步增至109.6%。这一数值远高于德国的49%、美国的72%、日本的99%。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姚余栋等3人的测算结果还要高于这个数字,其研究成果表明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持续高涨已达140%,企业部门已濒临债务陷阱,偿债成本不断挤占经济再发展资金,使得潜在经济增长率受到压抑,违约风险不断加大。
姚余栋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次杠杆率攀升,时间长、幅度大,80%以上的债务集中在国企,偿债成本的增长已超过利润增长。我们应该借鉴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带电操作”的成功经验,在经济继续中高速增长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特色的“空中加油”。
压低经济潜在增长率
根据徐诺金提供的报告,我国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务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融资等。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2004~2008年,受益于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杠杆率快速下降。2009年,企业大量举债,杠杆率快速上升。2010~2011年缓慢去杠杆。由于经济增速下滑,2012~2013年企业杠杆率再度上升。
徐诺金表示,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的风险隐患来自多个方面。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增速下行带来的压力,2013年GDP增速为7.7%,比2010年低2.8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行反映在微观领域,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银行不良贷款增加。
他表示,不少企业反映,增加债务并非为了扩大投资,而是因为客户的生产经营也比较困难,资金链紧张。强势企业凭借市场地位,拖欠上游货款,预收下游订货款,尽量使用票据支付,增加了供货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企业生产经营中工资、水电费和税收都需要现金支付,为周转资金,企业被动提高杠杆率。”
姚余栋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我国经济已经濒临企业部门债务陷阱。近几年来,我国企业的杠杆率持续走高,企业财务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弱化企业投资能力,对企业长期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企业债务风险日渐积聚,压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危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