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是近期形容北京楼市最常用到的词汇。然而,不论市场形势如何,销售目标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发布前4个月销售数据的房企中,六成销售业绩出现下滑。为了应对低迷的市场形势,部分开发商选择主动出击,特价房重出江湖,降价传闻也不时出现。与此同时,一些开发商也选择调整销售产品,推出非住宅产品来缓解市场压力,调整入市节奏,拿出高性价比产品吸引购房者关注。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及开发、营销模式的不断成熟,面对市场产生的波动,开发商已经有了成熟的应对方式,购房者同样也趋于成熟,大起大落已经很难在市场上出现。
开发商推非住宅产品回笼资金
近日,一则常楹公元推出的精装修商住产品,内部价格仅26000元/平方米左右的消息引起了房地产业内的广泛讨论,此前此类产品的市场报价在35000元/平方米,而常楹公元目前在售的大户型住宅报价为41000元/平方米。据了解,常楹公元的优惠政策推出当天,100套特价产品即销售了60套,市场反应强烈可见一斑。
无独有偶,前段时间位于大兴的龙湖时代天街推出了地下的储藏室,消息一出即引发抢购,甚至有很多购房者是一次性多套购买。类似的案例在近期的北京楼市并不鲜见,开发商纷纷推出项目中的非住宅产品来应对当前市场的低迷。
业内人士指出,截至目前,北京楼市成交量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对于部分开发商,尤其是上市公司,完成上半年的销售目标压力很大,因此部分开发商选择推出受市场观望情绪较小的非住宅产品来撬动市场,回笼资金,不限购、低总价的产品自然就成了当下销售的重点。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