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广州“史上最严”公积金新政5月中旬出台 引争议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14 08:15:00

“公积金一生只能用一次、公积金贷款买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非广州户籍需缴满三年公积金、申请额度大幅降低……”3月底,号称“史上最严”的广州公积金贷款新政征求意见稿公布,引发全城热议。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可能会误伤改善型购房者。由于新政4月已结束征集意见阶段,业界认为公积金新政将于5月中旬出台。

近日,新浪乐居等机构发起住房公积金话题调查,结果显示,逾五成网友对目前的公积金政策感到不满,更有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广州公积金贷款新政征求意见稿“济富”作用远大于“帮贫”。

过半人未取过公积金

1991年,上海市借鉴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在全国率先试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此后该制度在全国迅速推开。然而,这个本意是为市民住房问题提供保障的制度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引来不少争议。

本次调查当中,认为住房公积金对于解决自身住房问题“很有帮助”的市民不到一半(47.0%),认为“有帮助”的占比32.8%,认为“没有帮助”的占比17.5%。

“您认为现有住房公积金政策达到了扶持中低收入者购房目的了吗?”调查显示,58.5%的人称“效果不明显,差强人意”,18.0%的人认为“有效地解决了相当部分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

公积金个人提取率不高是不少人觉得“帮助不大”的其中一个原因。“连房都买不起,怎么提取公积金?”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坦言,近年持续高企的房价,让他们彻底断了买房的念头,每个月缴存的公积金也就自然没了“用武之地”。

调查中,过半市民表示自己从未提取过公积金,使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市民则只有不到四成。而广州市公积金中心提供的数据则更为悬殊,今年4月,公积金中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广州约有91%的缴存职工未曾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反而在使用公积金贷款的人员当中,约有2%的人多次使用该贷款。

五成人担心新政让公积金保障能力下降

没钱的人无法用公积金,有钱的人却可以多次提取公积金以及享受公积金贷款所带来的低折扣,这似乎距离当时公积金政策设立的初衷越来越远。今年3月底,广州公布公积金新政的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公积金一生只能用一次”、“公积金贷款买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非广州户籍需缴满三年公积金、申请额度大幅降低……”这一系列号称“史上最严”的公积金新政规定,更是让这种看法越来越普遍。

虽然公积金中心强调,新政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每个缴存职工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低息的政策性贷款,但依然引起不少市民的不满,“公积金贷款只能贷一次、提高二套首付伤的是换房买家;申请门槛提高、额度收紧一半伤的是刚需买家,这些买家都是为了改善生活,对土豪没影响。”一些已经用过公积金贷款的市民则认为,“既然我不能再享受贷款优惠,凭什么还让我每个月缴纳公积金?”调查显示,超五成受访者认为新政让公积金保障能力下降;更有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其作用“济富”远大于“帮贫”。

四成人盼改发住房工资

“中高收入人群有能力支付首付,即可贷款提取,造成的状况是富人优先用了穷人的钱低息贷款购了房。”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在今年市“两会”的提案中指出,低存低贷的方式,造成现在多数缴存人的贡献成为少数人的福利,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住房公积金背离其设立初衷,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

鉴于住房公积金缴纳者“交钱容易提取难”,他与7位委员共同提出《关于改革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制的建议》,提出将公积金改为发放免税工资。调查显示,曹志伟的建议得到相当一部分受访者的响应,近四成受访者认同取消住房公积金,代之以住房工资,直接变成工资发给职工;有两成受访者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的住房储蓄银行。

 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传广州“史上最严”公积金新政5月中旬出台 引争议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14 08:15:00
“公积金一生只能用一次、公积金贷款买二套房首付提至七成、非广州户籍需缴满三年公积金、申请额度大幅降低……”3月底,号称“史上最严”的广州公积金贷款新政征求意见稿公布,引发全城热议。业内人士认为,新政可能会误伤改善型购房者。由于新政4月已结束征集意见阶段,业界认为公积金新政将于5月中旬出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