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房企“跨界”银行的举动开始受到各界关注,产生的影响也一直在发酵。但在2014年一季度过后,房企对于“跨界”银行的思路似乎出现了变化,有的选择坚守,有的正在准备离开。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跨界”银行短时间内很难为房企带来盈利,房企如果不能真正完成投资思路的转变,甚至有可能对地产主业造成拖累。
“跨界”投资逻辑
华夏银行前不久发布股权变动公告称,广州的5家公司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累计买入公司股份4.4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后据媒体披露,上述5家公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恒大地产。截至2014年一季度,恒大地产已经跃升为华夏银行第五大股东。财经人士朱大鸣认为,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企通过“跨界”银行,将自身资产金融化,有助提升资产流动性,提高盈利能力。恒大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3月底举办的恒大地产年报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华夏银行的入股,是因为我们看到目前银行股股价比较低,这是投资的好机会,与公司融资上的考虑并没有任何关系。”
另一家销售额超过千亿元的房企万科“跨界”银行的原因同样引人关注。2013年10月31日,万科在公告中宣布,以超过27亿元人民币认购徽商银行股份,有望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由于这是万科上市以来在房地产主业之外的最大一笔投资,因而引发了多方猜测。但万科的回答十分简单:尝试社区金融业务。
按照设想,万科实现服务的载体是一张类似于银联卡的“村民卡”,集门禁、社区消费、身份识别等功能于一体,里面存入现金,在村民食堂、早教中心、超市等社区配套服务场所都可以刷卡消费。“万科管了500个小区,近200万人,每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小区里面,如果一个月消费500块钱,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忻如此描述万科“跨界”银行的市场前景。
此外,房企“跨界”银行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华联参与长沙市民营银行筹建;国购集团、新安金融、新华集团、华泰集团、恒泰集团、信地集团、金牛集团七家民营企业共同发起组建合肥银行,5家企业涉及房地产业务;2014年2月6日,越秀地产母公司越秀集团宣布,完成收购创兴银行75%已发行股本,总金额超过116亿元港币,完成4年来首宗内地企业对香港银行的并购案。
房企“跨界”银行能为房企带来什么好处,原因无外乎三点:一是银行近来估值低,房企通过配置银行资产获得收益;二是实现融资便利、改善自身融资环境;三是真正实现业务转型,发现新的赢利点。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