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婧
近期的楼市颇为诡异。一方面,继杭州、常州、长沙等二三线城市大幅降价促销后,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的部分楼盘也传出降价打折信号;另一方面,针对蠢蠢欲动的地方救市,中央及有关部门并没有什么动作,对一些地方的政策微调也没有叫停。
关于今年的房价调控政策,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用“双向调控”进行了总体上的定性和把关。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3月百城价格指数显示,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11002元/平方米,是2012年6月以来连续第22个月环比上涨,不过涨幅较上月缩小0.16个百分点。涨幅持续收窄,固然与限购、限贷的调控政策有关,但更主要的,我认为是保障房建设正在发挥作用。
目前,楼市调控还处于攻坚期,即使“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新建保障性住房的目标顺利实现,离“应保尽保”的施政目标也还有距离,全方位满足低收入群体和“夹心层”的住房需求仍任重道远。其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保障仍是难题,开工与竣工不成比例;其二,国务院法制办近日公布《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对覆盖的保障对象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其四,已建好的保障房的量和质还不匹配,一些地方存在配套较差、空置率高企的现象。
由于保障房建设,确实会影响到地方的“土地财政”,一些地方在保障房建设方面积极性不高。然而,为通过保障房建设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些地方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北京、上海、淮安等6个城市开始试点共有产权房,济南探索租户连续承租满五年就有机会购买的保障房入市办法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健康而非“涨就调控、跌就救市”的房地产市场,这就要求我们需坚定地将保障房建设落实并持续下去。
(中国房地产网)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