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新”在哪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3-27 09:13:00

 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这份30多章合计3万多字的文件,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基础上,在若干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无疑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城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外界来说,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早在2013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履职之初,由世界银行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30年的中国》报告中,城镇化已经被摆上国家的重要议程。

 实际上,1年多前的2012年12月,就已经传出国家已经制定出城镇化相关政策草案。如今,该项规划终于掀开神秘面纱,给外界带来的又有哪些新意?

 在3月1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认为“新”字体现在六个方面。分别是: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制度改革。不过,整份文件中最引人瞩目的仍是“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吸纳1亿人就地城镇化”以及松绑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支持城镇化建设。

 发力中小城市

 《规划》首先指向城市化薄弱地区,这对中小城市来说,就是一次“凤凰涅槃”。但在具体执行上不能“雨露均沾”,必须有所侧重。于是,一个新概念又重新火了:城市群

 长期以来,中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非常突出,“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状况为外界所诟病。在新出台的这份《规划》中,提出要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在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地区,要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如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城市群等城市群,引领国土空间的均衡发展,培育区域新的增长极。

 徐宪平在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这些地区现在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和国际竞争压力在加大,需要调整优化转型升级。

 反观中西部地区,资源承载能力相对较强,人口较少,但潜力却没有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从城市布局来看,目前我国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了6个,500万到1000万的有10个,100万以上则有142个。大城市的人口数量与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对此,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徐勤贤博士认为,《规划》突出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重要作用,完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服务功能,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要素吸引能力,时刻准备着承接大城市向外疏解的产业、人口、资源。但是,对于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仅仅“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还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一些经济发达镇早已是城市,并且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小马拉大车”的方式,解决了城镇管理中机构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经验值得推广,而且应该研究给予设市。

 上海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也认为,“城市群”与“城市圈”将迎来大发展。“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同城效应将日益凸显。”他以上海为例,指出目前通过高铁、高速以及地铁等方式,上海到周边城市如昆山花桥、嘉兴、苏州、南京、绍兴等苏浙地区的时间上在缩短,泛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及泛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都已基本形成,泛长三角区域内市民到周边城市生活、工作都非常方便。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3-27 09:13:00
新型城镇化“新”在哪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