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拳降温互联网金融 被指保护银联

来源:新京报 2014-03-18 09:10:00

原标题:央行密集出拳降温互联网金融 官员否认保护银联

“中国支付市场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闹的场所。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试探监管者的定力与智慧,试探‘跨界经营’的各方反应,也试探中国支付业的承受力。”3月13日,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一席话让不少业内人反思。央行正出拳给这个“浮躁”的市场“降温”。

3月初,央行向支付机构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要求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3月14日,央行一纸通知下发到支付宝、腾讯手中,暂停虚拟信用卡以及二维码支付业务。

始于去年下半年的这场互联网金融盛宴,遭遇急刹车。业界纷纷猜测,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观察期就此结束。

原因 二维码支付不安全?

叫停虚拟信用卡及二维码支付,央行给出的理由是安全性待完善。有报告显示,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在2013年增长迅速。

上周,央行一纸通知搅乱了阿里、腾讯、中信银行的计划。原本,阿里、腾讯分别与中信银行合作的虚拟信用卡将在本周上线。同时叫停的还有二维码支付,这是更为致命的一击。阿里和腾讯此前已为此不计成本地烧了数十亿元,最热闹的就是嘀嘀与快的打车软件之争。

据了解,目前红旗连锁超市已叫停二维码支付,新世界百货(指香港新世界)暂停新推其“微乐付卡”,其他一些业者则处于观望状态。

“安全性有待完善”是央行给出的理由。“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

二维码到底有多不安全?根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通过二维码传播恶意程序的比例在2013年增长迅速。这一方面是由于二维码应用越来越广泛,扫二维码已经成为很多手机用户的日常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多数二维码扫描工具并不具有识别恶意网址的能力,只是简单将二维码翻译成网站地址。

银行人士表示,线下收单业务应严格遵守《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但是通过线下条码的支付方式,将线下业务变为了线上交易。线下支付有一整套成熟的机制,对消费者的保护也较为完善,但线上这方面目前还存在不足。

银联表示,这种做法破坏了我国10多年艰难形成的安全规范的支付体系,给包括拉卡拉等200多家其他收单机构造成冲击,迫使他们要么同样不守规矩变成支付市场的“坏孩子”,要么坐以待毙成为受害者,造成“老实人吃亏”和“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格局,这也是近年来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早就应当规范。当前央行叫停的做法,应该说是完全正确的。

背景 中小第三方支付依赖银联

叫停得到了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银联的支持。这些无法与支付宝、腾讯在线上支付上抗衡的支付公司们为了不被灭掉,选择了跟银联合作。

这一次支付宝和腾讯两大线上霸主显得有些孤独。央行的政策得到了除支付宝、腾讯之外的其他第三方支付企业及银联的支持。除银联表示“停得及时、停得正确”之外,易宝支付、随行付等第三方支付企业也认为应该“慢下来”。

二维码支付打乱了收单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则是关键。

2013年2月25日,执行了近10年的刷卡手续费开始调整。餐娱类、一般类、民生类商户刷卡手续费费率降至1.25%、0.78%、0.38%。

“线下POS机严格执行着发改委的这一规定,但将线下业务变为线上业务的二维码支付则绕开了这层监管。由于线上支付领域没有统一定价规则,支付宝凭借其有存款优势给出的价格更低,而现在微信“杀入”线下更导致手续费可能降至0,这种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别说赢得市场,就是生存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透露。

无法抗衡支付宝、腾讯在线上支付霸主地位的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们选择了跟银联合作。

一位第三方支付高管表示,现在无卡支付的替代效应发展很快,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银联。银联要是靠不上,就只好自己去拼命了。在新兴支付领域,他们这些第二、第三梯队的第三方支付与银联在同一条船上,都不希望被革掉。

另一家公司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不希望被支付宝或微信给灭了,我们自己再造一个支付宝或者微信不可能,只能抱团依赖银联”。

支付宝人士对这样的联盟并不赞同。该人士表示,硬件设备的支付模式并不是未来支付的方向,投入成本大、收益低,为了保留现有的利益格局而扼杀创新支付并不可取。

但硬件派有着自己的理由。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此前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支付公司要做的事情,包括银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在支付的简单性和安全性上找一个平衡点。

“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大家应该共同做大市场蛋糕。但现在是线上的支付宝、腾讯不断抢走线下市场,而没有创造新的商业价值。这样的零和游戏并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支付公司和银联都应该坐下来好好规划一下线上业务。”易宝支付CEO唐彬表示。

对手 “垄断”银联利益受损

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崛起也让银联“很苦恼”。对于市场分析认为此次叫停是因为动了银联的奶酪,央行官员表示,并非封杀互联网金融,更不是保护银联利益。

支付宝、腾讯受制,市场将矛头都指向银联。

背靠央行,并且是国内唯一合法清算组织,中国银联这些年备受“垄断”的指责。但银联总裁时文朝最近却苦恼不已,“中国银联躺着挣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国银联一夜之间开始‘裸泳’。”

按照中国对WTO的承诺,国内的清算市场即将对外资开放,VISA、万事达等外资卡组织已在门口虎视眈眈。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竞争形势,从去年时文朝上任之后,就努力营造出欢迎合作的市场化姿态,缓和之前银联与国内第三方支付伙伴的交恶局面,希望能“一致对外”。

去年12月6日,银联新任掌门人时文朝邀请六大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一把手”、“二把手”座谈。“今天召集兄弟们来开会,就是让大家有冤申冤,有苦诉苦!”

但支付宝和腾讯线上支付的快速崛起让银联防不胜防。

“我最近非常苦恼一件事。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了250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当中前20家占了90%多的市场份额,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绕过银联进行转接清算,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时文朝说。

目前国内发行的每一张银行卡上均印有“银联”标志,因为按照相关规定,发行银行卡就必须走银联。而在国内每刷一次卡,提供刷卡机的商户都需要支付一笔手续费,这个手续费被分成了三份,你的银行卡所属银行拿走70%,提供POS机的银行或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拿走20%,银联拿走10%。也就是说你每刷一次卡,银联都会有一笔收入。

而支付宝、腾讯所推的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产品,刷卡手续费仅有发卡行和收单行(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企业),银联完全被架空。而二维码等支付方式本质上是用线上方式来做线下收单业务,银联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是银联的苦衷引发了央行的重拳?

针对央行暂停虚拟信用卡产品以及二维码支付,中金公司点评认为,这些新业务导致银联的利益受到损害,动了银联的奶酪是暂停的主因。银联对此的回应是“事实上施阴谋者最易以阴谋论指人。”

央行官员在上周末一小范围的论坛上透露,叫停虚拟信用卡、二维码支付业务,并非封杀互联网金融,更不是为了保护银联的利益,主要是出于目前法律体系下,风险防控的监管要求。支付宝、微信所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实质就是O2O业务,它打通了线上、线下间的藩篱。该业务很难界定是网上支付,还是实体支付,带来了监管障碍。

“如果把此举看作是为了保护银联的利益,那就把央行的监管举措看得太狭隘了。”央行官员称。

影响 互联网金融观察期结束

央行近期的监管加码对第三方支付行业造成冲击,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央行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互联网金融监管观察期已结束。

央行的监管还在加码。在虚拟信用卡、二维码被暂停之后,一份《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几乎可以说是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灭顶之灾。

草案规定: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用于消费的额度也收紧许多,“个人支付账户单笔消费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同一个人客户所有支付账户消费月累计金额不得超过1万元。”

“这点额度根本不够用。上述办法如果真的发布并要求严格执行,第三方支付行业相当于一夜回到解放前。”第三方支付人士说。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认为,这份草案反映出了第三方支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央行已经开始动手对其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影响还得看最终出台的文件。

有观点称,对数额设限,央行的想法是,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定位为小额消费账户,是银行支付渠道的一个补充。且央行希望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更多在金融基础设施缺乏的地方提供支付服务。但牌照下发后的这几年,支付机构却在抢占发达地区的市场,更热衷在金融资源积聚的大城市跑马圈地,这是央行所不愿看到的。

央行人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在征求意见稿中有一条规定“超过限额的,应通过客户的银行账户办理”,目的是引导虚拟账户向小额、便民、业务风险可控的方向发展,将大额交易引至银行账户处理。

观察人士指出,限额管理一出,意味着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目前市场发展现状、定位和未来走向的基本判断发生了重大调整,央行态度很明显,支持第三方做小额支付,而在大额支付方面,央行已有保留态度。更深层地说,此举表明互联网金融监管观察期已结束,起码第三方支付的监管观察期要结束了。

■ 问题

监管之困:安全与创新

在今年两会上,“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度被互联网公司拍手叫好、奔走相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也表示,对互联网金融这个金融新品种态度明确,第一就是要鼓励创新和发展。

“说好的鼓励创新哪去了?”第三方支付人士抱怨道。该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这样的新兴业态,不可能没有风险,但是因此过度强调风险,就会将我国金融创新扼杀掉。

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易欢欢表示,安全始终是个相对词,真正的安全在于攻防之间、复杂业务场景之间的不断优化和改进。腾讯、阿里等新业务的出台应经过长久的设计和试验,监管层应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及时优化和改进。

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高层表态上,都提及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内容。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表示,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政策、监管、调控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需要进一步完善。

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张化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监管部门一直在“放水养鱼”,只要不突破“吸储”、“放贷”的底线,监管层一直持容忍态度。但一旦涉及公共利益,或发现风险迅速蔓延时,监管层将结束“放水养鱼”。

观察人士称,在互联网支付的发展上,激情和创新是好事,但审慎和保守未必就是坏事,央行对支付产业发展会有通盘考量。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是到了该清晰甄别风险的时候了。他认为,银行面对竞争需要有平常心,银行和互联网企业应通过合作谋取共赢,不要让开放心态成为一种表态。

互联网金融遭“围剿”

2月26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召集相关会员行研究银行存款自律规范措施,并将出台相关自律规范文件规范相关存款利息。

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微博)发表博文称“余额宝是金融寄生虫,应取缔”。

3月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间隙表示,对于余额宝等金融产品肯定不会取缔,并鼓励和支持这种创新,但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需要加强。

3月4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对互联网金融,第一要鼓励创新和发展,第二是要推动金融市场 改革,扩大金融供给,第三是规范监管,跨部门交叉性产品,需要协调监管。

3月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称,要支持和容忍余额宝等金融产品的创新行为。

3月14日,央行要求暂停二维码(条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和产品,称相关支付产品安全性有待完善。

3月初,央行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要求个人支付账户转账单笔不超1000元,年累计不超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超5000元,月累计不超1万元。该草案已于3月15日结束征求意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行出拳降温互联网金融 被指保护银联
来源:新京报2014-03-18 09:10:00
中国支付市场可能是全球最浮躁、最喧闹的场所。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试探监管者的定力与智慧,试探‘跨界经营’的各方反应,也试探中国支付业的承受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