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天津蓝印取消 北漂家长直呼“很受伤”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3-15 10:17:00

郑州房产——地产中国郑州频道

近日,网传天津市或于3月1日取消蓝印户口。随后的市场表现中,天津2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6万平方米,比1月份下降18.5%,也被解读为蓝印政策即将取消的佐证。然而时至今日,天津蓝印政策仍正常施行,并无明确的变革时间表。

根据天津市现行户籍政策,凡一次性付款购买40万至80万元新建商品房,即可蓝印落户天津,持蓝印者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享受与天津本地人同等待遇。以武清为首的远郊区县受益于蓝印政策,成为了北京非京籍家长教育投资的首选地,天津楼市的领跑者。

北漂:买房是为教育的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以蓝印户口为诉求的置业者,主要来自北京、河北、山东等周边省份。基于交通、社会发展、经济能力等因素,置业者中超过60%来自北京的非京籍群体。

天津市同北京一样,享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倾斜。在同等条件下的高考招生,相比河北、山东等地,北京和天津的考生可以少考100多分。因此,开发商多以教育为卖点,置业者也愿意为教育而买单。2013年武清新房成交17945套,成交量居首。
近期,武清区君利花园、津门及第、米兰阳光等蓝印项目,每平米价位在5000元至8000元不等,总价略高于40万元,颇受北漂家长关注。“给孩子加100分,高考赢在起跑线”等宣传语在武清随处可见。

蓝印户口于3月1日取消一事,虽然被证实为不实信息,但是也在北京的非京籍家长中引起不小的的震荡。根据2013年新修订的北京高考政策,后年起,有居住证明及稳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社保满6年,子女有学籍且连读高中3年,可参加高职考试录取,毕业后可参加升本考试录取。家长李女士表示,“北京落户越来越难了,但孩子要上学又必须依赖户口。这些年也攒了点儿钱,我家是绝对不会让孩子回去做留守儿童的。天津这个蓝印政策,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了。”

据悉,中国指数研究院钟文辉表示:“取消蓝印户口,武清和宝坻一定是重灾区,因为武清和宝坻是蓝印房占比最高的两个区县,当地至少一半以上的新房需要靠蓝印来消化。”

此外,据知情人士透漏,伴随着北京的落户难,以及现代人对于教育的追求,不排除某些开发商抓住家长们的迫切心理,释放出蓝印户口取消的信息,以刺激现房的成交量。

天津:蓝印购房带来后遗症

理论上,持蓝印户口者同天津本地人享受同等的就业、教育、医疗待遇。但面对逐年增加的,持有蓝印户口的高考移民,天津本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武清区唯一的重点中学——杨村一中,为保障本地生源,维持教育质量,去年的蓝印招生名额从400名缩至200名。记者了解到,曾有部分孩子未能考入的蓝印家长大喊“上当了”。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武清区某中高端项目的负责人表示,蓝印政策如果取消,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远郊区县的“蓝印盘”将遭受重创,开发商的投资会打水漂;但另一方面,对于确实有品质的改善型住宅,不吝于一次蜕变。某种程度而言,若周边大量存在“蓝印盘”,则意味着被“空城”围绕,或将拉低区域品质,影响居住满意度。分析称,蓝印户口之所以催热楼市,主要原因并不是区域利好、环境宜居,而是出于政策考量的教育投资行为。

2000年后,蓝印户口在各地逐步被叫停,天津成为全国最后一个施行蓝印户口的城市。根据已经公布的《天津市居住证积分指标及分值表》可知,居住证积分指标包括4类共12项,各个项目分出梯度,设置了相应分值。分析称,未来天津或将借鉴深圳,也采取积分入户的政策。

都传蓝印要取消了,期房是不敢买了,如果办理手续快,会考虑买现房落户,反正也不是用来居住的。”家长李女士如是说。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网传天津蓝印取消 北漂家长直呼“很受伤”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3-15 10:17:00
近日,网传天津市或于3月1日取消蓝印户口。随后的市场表现中,天津2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66万平方米,比1月份下降18.5%,也被解读为蓝印政策即将取消的佐证。然而时至今日,天津蓝印政策仍正常施行,并无明确的变革时间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