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家园:最受资本市场忽略的转型房企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1-27 19:14:00

地产中国网·独家盘点】2013年,拜时代所赐,不少房企赚得“盆满钵满”之际,被边缘化的老牌房企沿海家园(01124.HK)却未能享受行业红利。

屋漏偏逢连夜雨。于沿海家园而言,过去一年身处多事之秋,原本萎靡不振的业绩再度雪上加霜,致使高层频频震荡;其他房企如火如荼融资之际,虽有香港融资平台的沿海家园却未能撬动资本大门;当房企大鳄们在地市淋漓“大战”之际,土地储备并不宽裕的沿海家园亦无参战动力。

“困”而思变。深陷泥潭的沿海家园正在转型路上艰难前行:向轻资产公司迈进、尝试地产金融、探索品牌及管理输出。这些“概念化”的动作,能否拯救“颓废”已久的沿海家园?

业绩魔咒

在这个强者恒强的时代,沿海家园被同行远远甩在了身后。

1997年就跃入香港资本市场“龙门”的沿海家园,近几年在债务危情下,被迫“断腕求生”,尽管如此,也未能扭转业绩颓势。据其去年12月公布的最新成绩单显示,去年3月至9月底,合约收入15.5亿港元,同比下降20.7%;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仅为3420万元港币,同比大幅下滑60%;物业租金收入为150万港元,同比下降83%;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30%降至24%。

颓势不止于此。早在2012年,由于债务危机和销售缓慢,标普就把沿海家园评级为国内“最差房企”。标普认为,出售资产后,该公司项目有限,并集中在实施限购的城市。据了解,该公司项目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大连、武汉等一二线核心城市,而且在售项目数量有限。

其实,近年来,沿海家园的发展如慢牛,业绩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早在2006年,沿海家园引入的股东对其业绩寄予了厚望,但多年来,由于市场拓展乏力,导致其业绩乏善可陈。2007年以来其营业收入几乎是保持着极低增幅,2010-2012年的营业额分别为37亿港元、72亿港元、37亿港元。净利方面,2010-2012年分别为1.5亿港元、6亿港元、0.93亿港元,数年来也没有明显增长。对此,多家评级机构曾发布报告提醒,沿海家园投资组合较窄,且集中在限购城市,去库存存在较大挑战。

分析人士指出,沿海家园只追求面的铺开,而忽略了点的深耕,每个城市只有一个或两个项目,广泛的地理分布会对财务和管理资源构成压力,导致较低的执行和运营效率。

对此,一位沿海家园内部人士称,由于吃过金融风暴的亏,因此,老板不以追求规模为发展目的,而主要守在了财物安全。但目前来看,此招并未给沿海家园带来稳健的发展,相反,在调控的阻击下,这家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正因为掌舵人的“安于现状”,导致其业绩疲软,也致使高管频频动荡。据了解,去年4月,沿海家园宣布执行董事王斌因决定投入更多时间于个人发展而辞任;短短数月之后,其独立非执行董事邓立人提出辞职;早在2012年底,五位高管同时宣告辞职,包括了公司董事局主席曾文仲、总裁王军以及另外三位执行董事。沿海家园当时把五位高管的辞职归咎于“董事会改组”。分析人士则认为,接二连三的高管离职,对沿海家园来说并非偶然,而是业绩持续疲软,高管们可能会存在着这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可能高管们与公司创始人发展理念不一致。

而高管的频繁震荡,导致发展理念难以在短期内统一,长期规划也很难执行,也影响业绩增长,这也让沿海家园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自我突破

在业绩“魔咒”困扰下,沿海家园新的管理团队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转型大戏,以求摆脱困局。

此前,沿海家园战略管理部总经理陈昕告诉地产中国网,公司的转型简单来说是商业模式的转型,即从房地产开发商向房地产运营服务商转型。他认为,开发商和服务商最大的差别在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发商在价值链上的活动基本是封闭的,而服务商做的尝试是把价值链开放化。

经过整合,目前沿海家园旗下共有四大板块业务,即沿海创投、沿海基金、沿海地产和沿海绿科,并将城市发展运营服务、金融管理服务、房地产项目开发运营服务、房地产工程管理服务和健康住宅技术实施服务等价值链进行整合,形成了一套有别于传统房地产开发模式的“沿海商业模式和组织管控模式”。

陈昕举例说,在投资这一块,当拿完地以后,可以把一部分股权转让给到别的投资者,因而很快能够把投资回收;在基金这一块,融资以后可以做基金管理,可以收基金的服务费;在地产开发运营服务方面,可以收取运营服务费;在工程管理服务阶段,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获取承包的管理费用。

沿海创投总经理夏向龙告诉地产中国网,投资板块都由沿海创投公司把控,包括找地、找资金都会通过沿海创投,沿海的基金也会以内股、控股等参股形式服务于沿海创投公司。此外,“我们会介入没有品牌开发商的地块当中,通过引入沿海的资金、开发管理能力,在将沿海创投的管理规模做大的同时,也能为小型开发商更好生存提供帮助。”

据了解,沿海创投在谈及已有的项目有1000万平方米,投资区域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等。夏向龙透露,目前创投基金规模在150亿左右。

尽管转型早已铺开,但在金融上收效明显,但从整个公司的业绩来看,此次转型的效果并不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沿海家园基本不会在公开的招拍挂市场拿地,而是以股权合作的方式取得项目的管理权,此前,收购北京昌平老烂尾别墅项目北京湾就利用的此种方式。“但由于股权分散,股东之间稍有不和,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纠纷,因此这种方式也暗藏着一定的风险。”

此外,尽管沿海家园将其业务范围伸向了地产投融资业务,可以通过基金等方式募集资金,但这种方式可能会提高其资金成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由于业绩增长乏力,香港上市平台发债、贷款等方式都不被投资者看好,因此只能采取这种更加开放的模式去融资。”

的确如此,据地产中国网了解,去年以来,当大多数内房股纷纷海外发债融资之际,沿海家园鲜有海外融资、借款动作。

“给我们再给三年的时间,我们会给大家很多惊喜。”上述沿海家园内部人士称,除了地产之外,沿海还有很多业务,其实集团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未来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相信会有很好的发展。

但问题是,这条转型之路对沿海家园来说,成功尚且遥远。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沿海家园:最受资本市场忽略的转型房企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1-27 19:14:00
2013年,不少房企赚得“盆满钵满”之际,被边缘化的老牌房企沿海家园(01124.HK)却未能享受行业红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