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起草完善房产调控报告:重构楼市调控思路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12-05 08:52:00

原标题:政协起草完善房产调控报告:重构房地产调控思路

房地产调控的顶层设计仍未结束。

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采访获悉,全国政协经济组正在就房地产调控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调研,并将形成调研报告,提交给决策层。

全联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任志强在全联房地产商会2013年年会上表示,政协有关房地产政策调控完善的报告很快就要成稿,就在几天前,任曾经参加了政协经济组有关房地产调控的讨论会。

在任看来,政协的报告建议很可能被吸收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并在明年两会经过充分讨论后,结合各方意见,形成较为明确的房地产调控框架。

虽然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版本并未最终明确,但在任志强看来,大方向已定。

就在前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抓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

这也是新一届领导班子首谈房地产调控,更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局的表态中,把住房保障放在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前面。

任志强认为,虽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但和以往不一样的是,此次的房地产调控目标将从上一轮的以价格为目标,转为市场化手段,安居为主要目标。

地方建议不调控

截至12月4日,已经有18个城市按照国五条签订的房价上涨任务指标出台新的调控措施。

12月4日,在全联房地产商会的2013年会上,作为全联房地产商会的执行会长,一向敢言的任志强亦放言,这些按照国五条签订的房价上涨任务指标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将对当地的市场产生不良影响,并将推涨明年房价。

任透露,就在本周一,和万科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原建设部副部长刘志峰,以及山东、黑龙江、陕西西安、重庆四地地方官员参加了全国政协常委会上一个有关完善房地产政策的内部讨论会。

作为参加讨论会上的一员,任志强亦介绍了政协讨论会上的很多精彩花絮,比如参会省市代表结合地方特点,普遍建议不再进行房地产调控。

以山东为例,过去供地较为充分,且无过多的人口流入,因此山东省的房价仅5000多,比全国平均的6000多低得多;黑龙江省的房价也在下降。

任志强也表示,城市的分化已经很明显,中央一刀切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不再普遍适合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天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抓好住房保障和房地产市场调控。

虽然提出了房地产调控,任志强认为,和以往不一样的是,以价格为主要目标的房地产调控或将变化,将更注重安居,并且在手段上更强调差异化。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综合18个城市在年底出台了地方性调控措施来看,房地产调控决策权已经明显下放至地方,调控的手段上也趋向差别化,此外,增加供应已成为各地新政的共同点。

全国政协调研房地产调控

“地方建议不调控有其制度特色,在土地财政和GDP考核压力下,肯定希望不调控,” 一位了解政协调研内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如是表示。

据其透露,全国政协经济组就如何“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方案已经筹备半年多的时间,在二季度开始,在湖南、北京、内蒙等多地进行过专题调研。

调研对房地产调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房地产业需不需要调控,是否已产生泡沫,是否产生贫富差距等问题在全国选点进行调研。”

上述调研人士表示,上述问题是建立房地产调控的基础性问题,也是当前房地产发展中亟待明确的问题,“根据调研的情况来看,各方的声音争议也很大。”

虽然部分地方不赞成房地产调控,但全国房地产投资基金联盟会长张民耕认为,目前来看,房价较高已经成为普遍争议的焦点,目前来看,稳控房价,不仅是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必须推进。

上述了解政协调研内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介绍,目前来看,房地产仍存在一些风险,需要调控,虽然中央明确了有关房地产调控市场化的思路,但是怎么调整和落地房地产调控,去体现市场化仍需要进行深入探讨。“政协有关如何房地产调控的调研和建议,将形成报告,上报给决策层。”

任志强亦透露,报告的很多意见,很可能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等的东西,但是究竟是什么还未有定论。

与此同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解,房产税问题也是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调研的重点,政协调研报告中,也将就房产税是否普遍推行,如何征收更合理作为重要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政协起草完善房产调控报告:重构楼市调控思路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12-05 08:52: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