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紧缩蔓延

来源:人民网 2013-11-25 09:25:00

昨日,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根据10月11日-11月11日的样本数据,32个城市中已有17个城市出现暂停房贷现象。   对此,昨日《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多方人士发现,停贷、缓贷情况基本属实,其主要原因是,中小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透支信贷额度,导致下半年对于房贷“囊中羞涩”,甚至“无款可放”。链家地产的监测显示,现在申请贷款的,放款基本都安排到了明年1月。   银行钱紧只是一部分原因。融360研究院的专家就表示,更关键的是,银行已经开始看空房地产后市,减少房贷额度更多是为了降低风险。   房贷紧缩趋势蔓延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回暖,个人购房按揭贷款明显增长。央行第三季度数据显示,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比各项贷款增速高4.7个百分点。   贷款需求快速增长,导致银行普遍额度喊紧。“停贷”、“缓贷”的现象甚至已经开始全面蔓延。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和融360研究院对全国32个重点城市近500家银行房贷产品摸底调查显示,暂停房贷现象已由一线城市发展到二三线城市,停贷的产品也逐渐由原来的仅限二套房扩展到首套房。   报告中还提及,首套房仅有6.37%的银行可执行八五折利率优惠,16.04%的银行执行九折利率优惠,44.58%的银行执行基准利率,16.27%的银行执行基准以上利率,16.75%的银行表示已停止住房贷款。   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19日公布的10月监测报告也显示,从各重点城市的银行对房贷的报价看,首套房利率优惠门槛也有所升高,银行批贷的审核也越来越严格,批贷时间大为延长。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张旭认为,银行前期放款过多,临近年底,银行全年的房贷授信额度所剩无几,使得四季度审批的贷款放款基本都被拖到了2014年初,而房贷利率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放款时间拖至数倍银行并不承认自己的已经停贷。但也承认一个事实:放款时间已经延长,而优惠也在逐渐取消。   记者采访了多位北京地区银行人士了解到,目前北京地区多数银行正常发放个人房贷,但是放款时间确实已经延长。同时,首套按揭贷款利率优惠幅度逐渐减小,基本维持在基准利率的水平上。   “目前本行没有停贷现象,贷款申请和审批都可以正常进行,不过贷款额度有些紧张。过了这个月就好了。根据银行信贷额度年初松、年底紧的惯例,临近年底,银行年内的个人按揭授信额度基本用完,有些银行申请的房贷放款已经排到明年。”一位建行北京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来自多家中介的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并没有收到银行停贷的消息,但是放款时间已经变慢,之前房贷从提交申请到放款需要20天左右就可以,现在需要两个月左右,有些国贷可能要等5个月。至于首套按揭贷款利率大多数维持在基准利率的水平上。”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房地产专家认为,目前申请个人房贷购房者较多是首次购房者,面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使得许多购房者即使利率上升也要买房,相关贷款快速增加。许多中小银行上半年放贷过猛,透支信贷额度,导致下半年对于房贷“囊中羞涩”,甚至“无款可放”。   此外,就商业银行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停贷情况,央行10月中旬作出回应称,据调查各商业银行并未出台明确的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停贷政策。但由于前三季度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9月以来,一些中小型银行在贷款结构方面有所调整,部分城市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和发放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至于部分银行停贷原因,融360研究院专家分析称,目前房价不断上涨,房价畸高导致房地产市场蕴含的风险在不断增加,房贷对银行的风险也在持续上升中,银行发放更多房贷的意愿在降低。同时,在全年总额度确定的前提下,上半年金融机构透支了信贷额度,下半年紧缩成为必然。此外,调控预期强烈令银行看空房地产后市,从政策角度分析,调控手段只会更强,比如推出房产税的预期越来越强烈。银行此时很可能看空房市,减少房贷额度降低风险。预计第四季度,关于调控的方案政策频出,使得年底前稳抓调控的基调十分浓厚,年底前,房贷放款时间延长或停贷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贷紧缩蔓延
来源:人民网2013-11-25 09:25:00
房贷已经从一门生意,变成了一种“负担”。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