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瞄准中国“土豪”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11-11 17:38:00

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今年年初,平安信托发售了中国首款家族信托。该产品总额度为5000万元,客户是一位年过40岁的企业家,合同期为50年。

根据相关人士介绍,平安信托发售的这款家族信托产品系“鸿承世家”系列单一万全资金信托。根据此前的沟通约定,这位企业家(即信托委托人)将与平安信托共同管理这笔资产。委托人可通过指定继承人为受益人的方式来实现财产继承,收益分配方案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来执行。

据悉,这款信托产品是为委托人量身定制的产品,需要与委托人进行全面的沟通,依据委托人的意愿来执行。在产品的存续期间,还将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来做调整。其中,资产配置方式、委托人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策略等都是其中的考量因素。

出于尊重客户隐私的考虑,平安信托并未透露太多具体细节。但这款家族信托产品的横空出世,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直击国内众多“土豪”的内心。国内有多少机构正在家族信托领域跑马圈地?家族信托能否为富裕家族带来财富“长青”的福音?

抢滩家族信托

“中国超级富豪财富传承时代已经到来,金融机构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已经或即将推出专门针对超高净值人群的家族信托业务,对高端理财市场进一步细分。”深圳前海金融学院执行董事长陈国定介绍,目前各大银行正着眼于为中国的企业家量身定制具有家族特色、家族文化的传承规划,并已经提前布局海外市场,为满足家族企业的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奠定基础。国内的家族信托业务进入了“跑马圈地”的时代。

就在不久前,招商银行也爆出正式签约首单财富传承家族信托的消息,从而在银行业实现了该业务的突破。截至目前,招商银行已经签约的客户达到10位,累计的客户需求案例也超过50个。据了解,这几单家族信托的门槛均定位于5000万元以上,而客户也都有金融资产1亿元以上、总财富达到5亿元以上的身家。

此外,农业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的家族事务所也正在筹备中,并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澳洲联邦银行等多家国际知名银行开展跨境金融服务合作,还将在欧洲和美国选择银行进行合作。

与此同时,虽然有多家银行并未正式推出家族信托这一业务,但在其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中,包括了海内外财产传承规划等内容。“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构架家族信托的业务模式肯定会发展起来,这有可能成为私人银行引导高净值客户落地、实现高速发展的途径。”一位私人银行内部人士称。

不仅如此,除了平安信托,一些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也已经开始问鼎家族信托业务。“家族信托是私密性很强的业务,为了尊重客户的隐私,我们尚未对外透露涉足这块领域。事实上我们家族信托已经开展了几年。”上海一家实力较强的信托公司称。

家族矛盾催生家族信托

家族信托之所以日渐兴起,主要根源在于家族矛盾。

根据陈国定介绍,家族中“富二代”往往具备海外留学背景,拥有本科硕士甚至更高学历,知识、眼界非常开阔,而且渴望证明自己。而富一代则多从事制造业、矿产、物流等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不高。

“富二代”希望投入到虚拟经济,涉足金融投资、互联网等行业,但富一代认为其阅历、判断能力都不够,“他们既希望把财富传承给他们,却又不愿意一下子给予企业掌控权。”

此外,“富二代”的婚姻问题也让超级富豪们担心。“很多富豪都担心孩子的婚姻对象是冲着财富去的,希望信托能帮助提供完善的财产隔离方案,确保孩子的利益。”

不仅如此,“一代们”的婚姻也很可能颇为复杂。“富豪家族一旦涉及到‘小三’就变得很复杂。客户因离婚纠纷而影响到企业上市进程的也不是一例两例,信托能做的就是帮助客户设计方案,把感情因素从财产问题里剥离出来,让客户处理这些问题更加纯粹。”

实际上,富裕人群最担心的不是赚钱问题。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可投资资产超过1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群非常关注经济政策的延续性以及产业和地域经济扶持政策的变化趋势等。

然而,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人群由于财富分布更为复杂、分散,对系统风险的抵御能力更强,反而对金融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等担忧略低,但他们认为个人和家庭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对婚姻和个人健康风险的关注度相对更为突出。

陈国定介绍,不少富一代都经历过几次婚姻,甚至有好几个孩子。“有的客户已经开始考虑退休问题,但孩子年龄、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已经长大成人参加企业运营,有的却毫无经营才干,有的才几岁大,随着家族私营企业进入财富移交阶段,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开始爆发。”面对日益复杂的家庭矛盾,如何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财产分配变得迫在眉睫,这使得富裕家族成员开始聚焦于海外已经较为成熟的信托机制。

境外信托受宠

虽然私人银行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家族信托业务,号称为富豪家族提供服务,但上海某信托机构高管透露,不少私人银行其实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最终还是要找信托机构作为受托人。”

然而,国内信托规模虽然越来越大,但相对于国际上的信托机构,我国信托还处于初期阶段,法律层面的缺失、民众对家族信托认知度的不足,让家族信托业务在国内始终都无法良好地开展。

华宝信托产品创新与研发中心总经理卢晓亮告诉记者:“家族信托产品的设计与受托人的能力和视野有关系,委托人有时候想不到家族信托有这么多的功能。受托人在了解委托人的意愿之后,需要告诉受托人通过什么目的可以达到。所以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只有研究透了,才能正确地引导并满足客户需求。”在这点上,大多数信托公司由于国际资源的不足和研究实力受限,还不能够“担当重任”。

“不少富豪都积极寻找境外的机构,把资产进行全球配置。”卢晓亮介绍说,已经有不少富豪涉及家族信托,但是他们并不一定选择境内机构设立信托。

可以看到,不少富豪通过老牌英资银行如汇丰、花旗银行,或是北美机构成立家族信托,规避由婚姻危机、企业股权等问题带来的企业风险。

比如,1997年成立的雅居乐集团,原本由陈氏兄弟分别持股,陈卓林和陈卓贤为集团主席及副主席;陈卓雄、陈卓喜和陈卓南三人为执行董事和高级副总裁;陈卓林夫人陆倩芳为联席总裁,她在雅居乐的人脉关系中非常重要,有报道指她出身中山名门,主要负责雅居乐的营销。

为完成2005年12月赴香港上市的目标,陈氏家族将集团业务进行了重组,于2005年7月在开曼群岛成立了雅居乐地产,并将分散的家族股权集中注入一间名为Top Coast的投资公司,以其作为陈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陈氏五兄弟及陆倩芳为其受益人。目前,Top Coast仍拥有雅居乐地产60.8%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能直接参与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决策。陈氏家族透过家族信托实现了股权集中。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诸如龙湖地产的董事长吴亚军出生于重庆,可是公司的注册地却是在开曼群岛上,其原因就是通过境外家族信托保障股权以及家族成员的利益。其控股方之一的Silver Sea Asset Limited便是全信托,其受托人是汇丰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有龙湖地产45.465%股权,信托的设立人与监管人是吴亚军,受益对象则包括吴亚军在内的其他若干家族成员。

此外,在香港上市的许多内地民营企业如永达汽车、宝信汽车、阿里巴巴等,都纷纷把橄榄枝抛给了信托机构,通过家族信托的方式进行信托持股。

家族信托不是富人的专利

虽然家族信托在目前尚显神秘,但事实上,它并非富人的专利。中国古代和近代都设有的家族祠堂就是家族信托的一个变相体现。这期间,如果家族中的寡妇生活有困难,就会得到家族的救济,如果是家族中的小孩上学,会在家族的私塾完成。

“在古代中国的乡村社会,这些行为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也与家族信托体现了实质意义上的共通性。”华宝信托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朱俊杰介绍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信托将被更多人分享。

朱俊杰认为,家族信托是个人财富处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机制。“目前在中国经济不够发达,很多家庭对于后代的传承,是没有遗嘱的。而随着财富积累越来越多时,就不能不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表示,富人在家族信托上先行了一步,但是在将来,家族信托也将进入寻常百姓家。

“家族信托,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或者家族,找到信赖的组织和人,传递并完成自己的意愿。”朱俊杰介绍,目前国内这样的需求很旺盛。比如不少人希望找到一个合法的、持续经营的机构,将自己财产的全部或部分-从几亿到几十万元不等,投入到公益基金,或是传承给子女。

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缺少这种能够帮助他们达成意愿的公信力的组织。现阶段家族信托的高门槛无疑把众多有需求的客户阻挡在大门之外,要完成意愿的成本很高。“就比如说捐款,捐出任何钱,给信托公司的费用是10%,这就抑制了普通人设立家族信托的想法。”

(来源:《投资有道》杂志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家族信托瞄准中国“土豪”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11-11 17:38:00
平安信托发售的中国首款家族信托产品的横空出世,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直击国内众多“土豪”的内心。国内有多少机构正在家族信托领域跑马圈地?家族信托能否为富裕家族带来财富“长青”的福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