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楼市无”金九”成交下降8.8%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10-12 16:57:00

进入传统旺季的“银十”,成都楼市在9月成交表现出的“力不从心”是否会影响十月的成交?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在已过去的“金九”中成都楼市的表现却出“成色不足”,9月成都主城区的成交套数7674套,环比下降8.85%,同比下降7.75%,成交面积74.0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84%,同比下降9.16%。而成都9月主城区商品住宅供应异常火爆,单月供应量突破160万平方米,创历年来最高纪录。作为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成都楼市“金九”旺季的低调表现,备受关注的“银十”又将表现如何呢?

 一手房:两级

  供应井喷 成交低调

  作为房地产业传统销售旺季的“金九”时节,开发商可谓是做足戏码,在供应端可算是成色颇足,仅9月最后一周新增供应楼盘多达18个,其中包括蓝光中粮、华润等名房企均赶在“银十”前入市,与火热的新盘供应相比,成交似乎并未表现出火爆场面。据中原数据显示,9月成都楼市以高新成交居首位,成交面积21.1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36%。成华区供需居次,成交面积13.9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15%。其余各行政除金牛区和青羊区外,供应端均大幅上涨。

中原地产研究机构认为,9月份新盘入市以及为了迎接传统旺季的到来营销活动增多,但从整体数据结果来看,成交表现明显低于预期,购房者观望情绪较重,伴随房企的新盘推出,市场供大于求,购房者选择面更广,在蓄客方面有一些影响,而秋交会的刺激,也加大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因此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成交。

  二手房:平稳

  表现“低调”平稳收官

  二手房方面的表现整体表现平稳无较大起伏,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金九”成都二手住宅成交量为3744套,成交量小幅上涨,环比上涨1.96%,同比下降34.26;成交面积为33.41万平方米,环比上涨2.8%,同比下降32.31%。在单区域的表现中来看,金牛区成交量最高,成交748套,环比上涨5.35%;高新区成交上涨幅度最大,成交620套,环比上涨20.39%;锦江区成交量最低,成交510套,环比下降7.94%。其中,涨幅最高属金牛、成华两区,在九月最后一周成华区成交220套,环比上涨88.03%。据中原地产分析:预计后市各行政区成交量仍将持续平稳走势。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至2013年4月以来,二手住宅成交量持续的低位平稳走势使本年度累计成交量上涨幅度持续放缓,而近期对购房资格审查的趋严和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或将为二手住宅的回暖蒙上一层阴影。据此,二手房市场回暖或力不从心,后市仍将维持平稳走势。

 业内:

  旺季后劲十足 “银十”成色或可期

  “金九”旺季供应的井喷,虽看似在短期内难以消化,却为“银十”的到来打下基础。据中原地产分析:预计后市,后劲十足,“银十”有望火一把。预测原因为:“银十”的开端即为十一长假,且又逢秋季房交会,是一年一度难得一遇的销售走量的好时机。而“金九”后期供应急推,为“银十”做好了充分的库存准备。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银十”仍可期待。

  关于近期传言成都公积金新政将执行,这也引发大家猜测是否影响楼市,中原地产经理李元姣认为:“新政提高了公积金贷款的门槛,降低了贷款额度,并缓解了银行资金压力。但政策对市场需求影响不大,尤其是对刚需人群,影响较大的或许是付款方式的变化。因此无论是近期或是中长期对市场的影响或都是有限的。”

  下半年以来,成都银行放贷利率都有幅度为10%—20%上调,据悉,中信银行首套房利率调至10%,二套房已涨幅至15%,这也无疑对对购房者的负担有所增加。“房贷利率上调短期内对市场成交影响不会太明显。恰逢旺季,购房者入市意愿较高。即便上调房贷利率会增加购房者的购房成本,然而购房者们更相信相比房贷上涨增加的成本,房价上涨引发的成本或将更大,甚至会落入“房价会持续走高,入市趁早”的境地。”李元姣表示。

  正值传统销售旺季“金九银十”,开发商推盘热情不减,据美中原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9月成都供应量共160万平方米,创历史高位,加上10月份新增楼盘入市,这也将为成交提供重要的保障,若没有新的调控政策的干预,“银十”或将出现较高的成交。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成都楼市无”金九”成交下降8.8%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10-12 16:57: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