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旭:房贷收紧怎么办?政策应倾向刚需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10-08 09:23:00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说到房地产市场,大家爱说一句话:金九银十。果不其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环比上涨1.07%,连续第16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0.15个百分点。北京、菏泽、厦门、张家港、长春五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最高,北京房价环比增幅达到了2.47%。

面对着这一天比一天高的房价,那些正准备买自己的第一套房子的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刚需,自然有点发怵。要想买房,必然要贷款。

不过,刚需们最近感觉很受伤。根据媒体的调查,北京、广州、天津、武汉等很多银行都暂停了房贷业务,银行给出的理由是“额度用尽”。还有一些银行虽然没有暂停房贷,但是也纷纷取消了利率优惠,甚至还有银行上浮房贷的利率。在金九银十的大好季节,刚需族遭遇房贷荒,这不免让人感到很诧异。

有业内人士解释,银行信贷额度“年初松、年底紧”是正常的。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新增房地产类贷款1.3万亿元,而2012年全年只增加1.35万亿元。上半年用力过猛,下半年贷不到款情有可原。也有观点认为,除了没钱发贷款之外,也有观点认为,房贷收紧还有利益层面的考虑。今年资金面趋紧,吸收存款和同业借款的成本高企,银行必然要将钱用在收益较高的领域,而不是微利的房贷业务。

银行想要趋利避害,是正常现象。但是,银行也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因为刚需一族都在等钱买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部门也需要积极引导,才能做到多方共赢。

金九银十是楼市旺季,也是房贷的旺季。但是今年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刚需族正忙着买房,结果却发现房贷很难办。银行房贷收紧,有观点认为是额度用完了,也有观点认为是房贷利太薄。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发表他的观点和看法。

杨红旭:今年主要还是银行的贷款额度比较紧张,银行的资金紧张了,它们就会惜贷,而把资金投向一些所谓利率更高的行业或者是企业。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贷款利率已经可以浮动。所以,一些银行在办理房贷的时候出现了上浮房贷利率的做法。目前看起来,这种做法好像是个别现象。房贷利率的优惠措施被取消,甚至是上浮房贷利率的情况是否有可能未来成为常见情况?甚至有一些刚需买房族在担心,上浮的利率比例会不会越来越高?

杨红旭:短期来看,年底之前,首套利率的优惠取消甚至上浮这个现象会持续蔓延,甚至幅度会进一步增加。但是明年还要看一看,明年要看两点,一是整个信贷政策的变化,二要看整个的房价走势。

房贷吃紧这个现象具有周期性,主要还是跟房价、楼市的冷暖有关系。明年我认为房价的热度比今年要降一点,明年市场会有所降温,降温主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今年是需求透支了,明年需求会缓一缓。政策的一些压力也会导致明年整个市场有所降温,在这个情况下,明年房贷可能没现在这么紧了。

中国楼市所谓的大跌还非常遥远,十年之内看不到中国楼市崩盘。就价格而言,我认为明年下半年可能每个月会出现价格的环比持平或者是下跌,目前还是0.8%多的正增长,明年可能会慢慢大幅缩小,这就是降温的表现,但是它跟房价的暴跌是两码事。

贷款难,刚需一族望房兴叹。虽然银行收紧房贷是出于自己生意考虑,但是我们不能让辛辛苦苦半辈子的刚需一族受苦。房贷难这个问题,通过市场和银行自身的调整能否解决?

杨红旭:2009年我们整个信贷一年将近十万亿,货币政策极度宽松,那个时候银行愿意打八五折甚至七折的利率去贷款贷给购房者,但是这几年流动资金在缩紧,估计未来很多年都不会再类似以前那样宽松。

政策上应该有些更加差异化的政策,资金的话一定要偏向刚需族,尤其是第一次置业和第二次改善型需求。对于竞争激烈的银行贷款,政府要支持银行有这样的优惠,比如说能不能有所谓的贴息政策,比如重点支持一个或几个国有银行,给予政策优惠,让八五折的首套利率固定化。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杨红旭:房贷收紧怎么办?政策应倾向刚需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10-08 09:23:00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说到房地产市场,大家爱说一句话:金九银十。果不其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环比上涨1.07%,连续第16个月环比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0.15个百分点。北京、菏泽、厦门、张家港、长春五个城市的房价涨幅最高,北京房价环比增幅达到了2.47%。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