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体制改革见效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领域之一就是金融改革,当前中国改革已进入“爬坡”阶段,市场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十分关注,央行于9月26日公布了近期推进利率市场化工作的三项任务:一是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二是开展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工作;三是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
不难看出,这三项任务其中一方面是在通过推进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逐步扩大负债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范围,进一步丰富金融机构市场化负债产品,为稳妥有序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由金融机构组成市场定价的自律和协调机制,只要符合国家有关利率管理规定的,金融机构可自主自律来管理货币市场、信贷市场等金融市场利率,这有利于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深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同时,通过建立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把市场基准利率报价从货币市场拓展至信贷市场,让贷款利率管制全面放开发挥出更大的积极市场效应。
在第一方面,当前将积极借鉴国际上同业存单发行与交易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近年来同业融资市场发展迅速的实际状况,从银行间市场上发行同业存单入手,择时投出大额可转让存单(NCDs)等存款的替代类产品,推动大额中长期存款利率市场化,这将迈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这也是解决类似于之前银行的“钱荒”问题的有效的改革措施。
在第二方面,近期将以自律机制为基础,组织综合实力较强的金融机构报出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定价提供参考。这将有利于适应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实现市场化的需要。据说,包括工行等10家成员在内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其第一次工作会议于24日在京召开。“自律机制”开始尝试运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影响深远,需要有稳妥的推进措施和过程,而“自律机制”无疑是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很好的探索方式。
当前,中国存在两个基准利率体系,一是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二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未来将如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以推出“市场化基准利率”,现在还难以确定,但是,有两个方向的推进措施是可以确定的,一方面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是找到科学的“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将以其最优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作为贷款的基础利率,以此为“基准”来评级认定不同等级的风险客户,形成贷款的利率管理体系。显然,近期如果能成功建立起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执行好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这对于贷款利率全面放开,推进市场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一方面可以激励金融机构强化财务约束,对贷款实现科学合理定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信贷市场基础利率,为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市场化定价提供参考。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