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商圈港企独大 融资方式有优势

来源:新民晚报 2013-09-13 08:33: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资企业涌入内地市场,积极打造大型商业项目。

港企频出大手笔

“集团对内地经济的长远前景充满信心,在上海打造的环贸广场的人流及租户营业额均有满意表现,未来将进一步增强集团在内地物业市场的地位和品牌。”新鸿基地产主席兼董事总经郭炳联透露。

据了解,新鸿基地产主要开发顶级的商、住、办项目,以持有收租为主。目前在上海的代表性项目有陆家嘴国金中心、淮海路环贸广场等。据悉,淮海路环贸广场已经陆续开业,有逾238个国际高端品牌,其中约10%是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约15%是首次进入上海市场。

在上海市中心的另一黄金区域,日前,南京西路商圈中央地段的大规模城市综合体项目静安嘉里中心也陆续投入运营。该项目是香港嘉里集团继浦东嘉里城后,在上海核心CBD区域投入的又一城市综合体。

而目前上海中环内在建的最大规模城市综合发展项目,也是出自港资企业手笔。位于普陀区真如副中心的高·尚领域项目,总建筑面积逾110万平方米。长江实业执行董事赵国雄曾表示,长江实业对内地发展充满信心,早前在北京及广州的成功推盘经验,也印证了港式的发展及管理模式备受内地市民欢迎。

融资方式有优势

港资频频亮相,在徐汇地块这样的黄金地带高端商业争夺战中,本土房企为何做壁上观呢?

克而瑞研究机构总监薛建雄认为,该地王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金额过高。令内地企业裹足不前的,主要仍是开发类似项目所带来的长线巨额资金压力。

虽然仅从账面上看,部分内地房企的资金实力并不比港资差,甚至更“趁钱”。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便指出,今年内地年销售额超千亿房企有望增长至7家,而港资房企来讲却很少能达到如此大的规模。

但周转模式的差异给这种规模优势的发挥带来了一定局限。

金地集团总经理助理陈喆表示,内地房企与港资企业采取的融资方式不同,不能简单对比。内地房企资金压力大,因此追求利益的快速复制,很难像港资企业那样靠长期持有来获利。


擅长运营大型综合体

除资金问题外,丰富的开发经验及商业资源也是港资企业独大的重要因素。

就徐家汇地块而言,克而瑞价格中心

分析师解思捷分析,该地块要求地下空间与轨道交通衔接,而这技术是港资企业所擅长,他们对于大体量持有型商业都有较多优秀案例。

对此,张宏伟也认为,港资擅长于高端物业的开发,也擅长利用资本市场力量开发和经营商业性物业,尤其是大型综合体的开发。

静安嘉里中心营运副总经理钱思玮便指出,城市综合体的规模庞大且功能复合,必须持有经营,这就要求开发商有雄厚的资本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绝非朝夕之间能够养成。

钱思玮坦言,就内地大城市而言,尽管商业地产的面积和体量足够,但依然比较初步。

“要追上港资企业,大概还需15至20年时间。”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指出,内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压力较大。且内地企业商业运营能力较弱,他认为目前内地企业打造大型综合体项目的水平只在中初级阶段,而港资企业已经在中高级阶段。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黄金商圈港企独大 融资方式有优势
来源:新民晚报2013-09-13 08:33:0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港资企业涌入内地市场,积极打造大型商业项目。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