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度吃紧 重庆部分银行暂停二手房贷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9-09 10:39:00

重庆商报讯 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的影响似乎并未结束,继延迟一手房放款时间和选择性上调首套房贷款利率后,银行开始拿二手房“动刀”。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商业银行和房产中介了解到,由于银行信贷额度吃紧,已有部分银行暂停受理二手房贷款。

现象 有银行暂停二手房贷

“我本打算购买一套二手清水房来做婚房用。不料,去一家国有银行申请贷款时却被告知暂时无法提供贷款。”家住九龙坡区石坪桥的市民彭晓静告诉记者。无奈之下,只好找亲友凑钱把房款一次性付清。

“现在积压的一手房贷款申请单子已经很多,对于二手房贷款只能暂时搁置受理。”市内一大型国有银行个贷部负责人透露,从今年7月开始,已缓接二手房贷款申请,到目前已经暂停二手房贷。

随后,商报记者走访钢运置业、中原地产房产中介了解到,目前至少有两家商业银行陆续暂停了二手房贷款,已经不再接收二手房审批申请。

虽然有的银行仍然在正常受理房贷申请,但部分商业银行房贷申请难度有所加大,并提高了二手房贷款的利率。

“目前银行二手房贷款,即使是首套贷款利率也往往要上浮5%,还有的银行额度偏紧,在针对二手房贷款方面,只针对资质较好的客户合作。”市内一大型房产中介房贷部业务主任刘先生称。“二手房贷款利率上浮的比较多,一般需要上浮5%左右。”市内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部负责人证实,这除了有控制风险的考虑,也是为了将门槛提高后控制贷款申请的节奏。

原因 银行重利又重风控

在额度偏紧的背景下,银行为何只是暂停二手房房贷款而并没有暂停一手房贷款?在市内商业银行人士看来,这里面除了有利益的考虑,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更注重资产质量。

“6月末的流动性紧张事件后,银行风控意识加强,会更加严格地控制房贷的风险窗口。”市内一商业银行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国有的银行房贷发放比较猛,下半年自然会调整信贷结构。

事实上,银行资产质量堪忧已经初现端倪(本报8月15日曾做报道)。2013年的上市银行中报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4400亿元,相比2012年末增加了近400亿元。除四大行外,从2011年末至今,其余12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都在双升。

另一家商业银行信贷部人士对商报记者透露说,经历了上半年的流动性紧张事件后,银行对于存贷比的考核更加严格,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银行更愿意把钱用在其他贷款类别上。记者了解到,相对来说,房贷业务并不“划算”,房贷基准利率是主流,而一般小企业贷款利率都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30%~40%。此外,房贷的贷款年限都很长,但企业经营性贷款一般2~3年就能收回。

“相对于二手房贷款,一手房贷款的额度一般比较高,而且房产的保值性好。同时,一手房的开发商一般来说跟银行都有开发贷款、工资年薪账户等业务,可以产生派生存款等。因此银行更愿意收紧二手房贷款保证一手房贷款发放。”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部负责人分析说。

影响 二手房或量价齐跌

“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二手房成交量,或将促使二手房价格出现一定的下滑。”市内另一家房产中介交易部负责人张先生告诉商报记者,就是因为买房人不肯在合同里承诺具体到款时间,卖房人又急着拿到房款,最近他们公司有好几笔已经谈好价格的单子最后都没签成。

“因为贷款的不确定,现在一些房东都希望买房人能够一次性付款,所以在价格上也会适当做出让步。”二手房销售经理钟小姐告诉商报记者,“南滨路上有套120平方米江景房,房东要价110万元,如果是全款买房,可以降到105万元。”

“一些中小二手房中介可能受到的冲击较大。”钢运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大型房产中介一般合作银行的面都比较广,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而且,现在钢运、大业兴、大泽正在试运行“快贷通”业务,即在买卖双方完成过户后,由房产中介出面寻求垫资方,垫资方先行将房产尾款打给卖方,这样即可实现过户的同时,业主收到尾款,基本上是全款过户。

(来源:重庆商报 记者 梁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额度吃紧 重庆部分银行暂停二手房贷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9-09 10:39:00
现在积压的一手房贷款申请单子已经很多,对于二手房贷款只能暂时搁置受理。”市内一大型国有银行个贷部负责人透露,从今年7月开始,已缓接二手房贷款申请,到目前已经暂停二手房贷。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