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条件已具备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3-09-06 07:44:00

原标题:吴晓灵: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条件已具备

作为推进金融改革重要步骤,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盘活资产。但必须强调的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必须有风险留存。目前,我国已具备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的条件。未来我们的房地产包括一些商业地产办公楼等具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领域,都可向公众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5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应是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目前我国尚不具备放开条件,预计今明两年都不会放开。进一步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亟待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作为推进金融改革重要步骤,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盘活资产。但必须强调的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必须有风险留存。目前,我国已具备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的条件。

吴晓灵认为,当前我国金融改革的目的,是把以往积累的风险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慢慢消化掉,改善我国扭曲的金融结构:间接金融太强、直接金融太弱。

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是最后一步

中国证券报:今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推进,昭示出我国新一届政府在推进金融改革方面的决心。您认为,存款利率会在何时放开?

吴晓灵:我个人不主张近期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应是利率市场化最后一步,目前我国尚不具备放开条件,预计今明两年都不会放开。实际上,在正利率情况下,存款利率稍微慢一点放开有好处。我认为,银行存款利率有个上限,对发展直接融资是有好处的。

首先,目前我们的银行、企业等微观主体财务约束都不够。

一旦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必然引发“高息揽储”大战,这不利于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我们看到,凡是愿意“高息揽储”的,往往都是经营能力较差的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应加强自我约束,提高经营水平,同时学会定价,无论是存款定价还是贷款定价,这都需一个过程。

其次,我国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的存款利率是正利率,就可保证老百姓利益。如果投资者觉得银行提供的利率太低,可选择理财产品、债券、股票等其他投资品。

中国证券报:您提到银行需加强自我约束,很多观点也认为6月的资金紧张就是银行忽视流动性风险所导致的。在您来看,这些存在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应如何化解?

吴晓灵:6月的“钱荒”是个警示,是金融机构期限错配和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容忍金融机构过度运用期限错配方式盲目扩张。“钱荒”不是真的缺钱,金融机构通过较高利息吸取短期资金,滚动发行一些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获得的资金并非全部投向实体经济。

目前同业业务这种短负债、长资产的过度运用,不利于对于流动性管理,同业业务现在成为绕开存贷比监管的主要渠道。我认为,除用于清算、结算及头寸参与的同业往来,均应视为一般存款和一般贷款,给它以资产负债自主权,但是机构必须真实透明地把资产负债状况显示出来。要明确金融产品法律关系,银行发行的保本负债产品一律计入表内,银行发行的非保本产品凡是有预期收益率的均应计入表内。

这些都进一步印证我国加快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当然改革和风险确实是并存的,但是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我认为,目前我们金融体系中的风险还是源于我国扭曲的金融结构、市场发育不健康。因此,金融改革的目的,一方面是把以往积累的风险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慢慢消化掉。另一方面是改善融资结构、提供更多筹措资金的渠道。

对于债务融资来说,我们还是希望各地方、各机构能够理性融资,不要不计风险地融资。

必须承认的是,目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风险防控意识都比过去强多了。但是,“钱荒”还是给银行敲了警钟,必须加强流动性管理,某些国际大投行都因流动性问题而倒闭了。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吴晓灵: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条件已具备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3-09-06 07:44:00
作为推进金融改革重要步骤,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盘活资产。但必须强调的是,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必须有风险留存。目前,我国已具备推出“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的条件。未来我们的房地产包括一些商业地产办公楼等具有稳定现金流支撑的领域,都可向公众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