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建筑地下漏水痼疾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8-28 08:55:00

防水企业是替罪羊?

面对高渗漏率,验收环节显然没有效用,防水工程5年的保修期也为渗漏敞开大门。所谓验收只在地面钻洞,侧墙有防水层包着看不着,钻孔怕影响结构,但最多问题在侧墙上。据悉,地下空间渗漏水主要表现为湿渍、渗水、滴漏、线流和涌水现象,渗漏部位主要发生在变形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固定模板的螺栓孔、混凝土裂缝等处。

对于防水企业来说,做好防水是“偶然”,做不好是“必然”,却承担全部防水责任,这是北京龙阳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早期踏入地下空间防水领域感觉憋屈的地方。一旦出现渗漏,几乎无一例外,去修补与自身无关的混凝土结构。“没人考虑是结构问题、施工问题、混凝土问题、设计问题,都说是防水企业的问题,几十年的误导,唯一的好处是当了替罪羊,赚点可怜的利润。”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两部分,结构主体防水和细部构造防水。防水材料广义上分主要材料、表层材料和辅助材料。主要材料指结构主体(防水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等材料,以及细部构造材料如各种止水条、止水带等。表层材料指“其他防水层”使用的材料,如卷材、涂膜、防水砂浆等。辅助材料指“瑕疵处理”和堵漏材料,如各种注浆材料等。

王伟认为,实际工程中,忽视最主要的防水材料——结构主体材料。“其他防水层”材料生产企业,替身成为“防水材料”生产企业;防水工程分包成为“其他防水层”工程的分包;防水专业施工队伍成为“其他防水层”的专业施工队伍。

有趣的是,总承包不自揽防水工程,而是分包给具有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然而,结构要求有荷载能力和防水抗渗能力,结构自防水实际已由总包来做,不做防水分包。“现在做结构,根据目前的给价标准、管理水平,一定有很多问题。防水分包是建筑基础结构有重大隐患的遮羞布,没了这道防水层,它的问题就出来了。”王伟认为,大家习惯把矛头指向防水企业,“压塌骆驼只是最后一根稻草吗”?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上述说法有待商榷,结构主体防水既已写进标准,人员长期停留的场所和经常活动的场所,分别要求一二级的防水等级。以明挖法地下工程设防为准,除了要求采用防水混凝土外,一级防水等级的主体防水“应选”一至两种防水材料,二级防水等级“应选”一种。若出现问题,甲方首先是联系总包,若分包有问题总包才会找分包,有些项目明显是设计问题。

设计、施工的不足

业界达成共识的是,地下空间防水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勘探、设计、防水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细部构造、其他防水层材料供应与施工、后期维护等环节,缺一不可。而这些环节,往往是出现防水渗漏的根源。

大部分结构工程师不懂防水设计,亦不会去熟悉规范,甚至认为无地下水的地下工程不用采取防水设防措施,忽视雨雪水、地表水、市政管网积水对地下工程的危害。叶林标发现,众多设计的防水层未形成“全封闭”的防水系统,未按“因地制宜、按需选材”的原则选用防水材料或施工方法,对结构刚度差或受振动的工程,未设计柔性防水层或要求用满粘法施工卷材防水层。

据悉,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目前只有一些重视的甲方会组织专家做设计认证,一些重点的政府性工程,建设方也会组织专家论证。叶林标就曾对很多设计图提出修改意见。

施工质量差又是出现渗漏的重要因素。施工方不按正常程序施工,抢工期,便不顾质量。某大型戏水乐园,采用水性涂料防水,根据该产品的特点及施工现场条件,需要涂刷3遍才能达到设计的涂层厚度,防水涂层干燥、固化后才可进行后道工序的施工,合理的施工周期至少3天。叶林标发现,在实际施工时,防水涂层还未固化、有些部位防水层厚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就做后续施工,“更谈不上淋水、蓄水等质量检验”。

实际上,众多问题出在施工环节。以卷材为例,卷材的搭接宽度过小,或厚度小于3毫米的沥青类卷材仍采用热熔法施工;对高分子卷材防水层所选用胶粘剂的材性不相容,使卷材的搭接缝粘结不牢,封闭不严密。

后续维护管理不到位的话,已完成的防水层,还易被后续工序破坏,失去防水功能。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问诊建筑地下漏水痼疾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8-28 08:55:00
中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发展,房价坚挺上涨,而建筑地下空间渗漏痼疾一直得不到改善,犹如建筑“癌症”威胁着建筑安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