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贷“打挤” 银行“不保证”放款时间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8-26 16:21:00

商报图形 王若静 制

重庆商报讯 临近月末,银行贷款额度紧张的风声再次传出,进银行门申请房贷可能面临排队等候。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商业银行发现,目前仍可接受申请房贷办理的银行很多都无法承诺放款时间。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已加入压缩或暂停房贷业务的阵营,将阵地转移到收益更高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

首套房贷放款无时间表

“现在我们只是受理客户的申请,无法向你承诺具体的放款时间。”昨日,某楼盘合作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南岸茶园上班的公司职员郑立。郑立告诉记者,他最近看中了南岸茶园一套两居室的住房,该楼盘合作银行为一家大型国有银行。银行客户经理还告诉他,由于有信用卡逾期记录,虽是首套房,不仅贷款利率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而且放款时间还要排队等候。

随后,商报记者以首套房购买者的身份走访了南岸涂山路一在售楼盘。置业顾问告诉记者,如果有不良信用记录,除了贷款利率可能面临上浮,银行还会要求你对信用记录的负面记录进行说明,可能会影响到贷款的发放时间,大概会延期到两个月左右。

“今年上半年银行贷款正常发放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发放时间普遍在一个月左右,现在看来即使是正常发放也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市内另一家股份制银行个贷部负责人透露,随着月末到来,受财政缴款等因素影响,资金紧张压力卷土重来,房产按揭贷款发放的时间普遍延迟,最长的需要2个月左右。

“现在我们的放款时间不能保证,积压的客户申请单子确实比较多。”在记者所询问的银行中,不少银行都表示放款时间不能确定,两个月才放款的情况也很正常。

银行业务转向企业贷款

除了收紧房贷利率放缓放贷速度外,有的股份制中小银行甚至已经暂停了房贷业务。“我们现在基本不做房贷业务了,额度紧张又不赚钱。”市内一股份制银行信贷部经理告诉记者。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个人房贷业务正逐渐受到中小银行冷遇。昨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因为信贷结构调整,重庆有中小银行转而重点办理小微企业贷款。记者从一家股份制银行在渝支行了解到,部分网点现在停止办理房贷业务,有些支行甚至早在2年前就不再受理房贷业务。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该银行确实加强了对所有贷款领域的一些限额管理。他表示,在房地产开发贷款和零售按揭业务等方面,每年都有限额标准和要求,业务只能在限额之内做。

“我们的资金无法和四大行相比,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要保证银行利润的增长,追求收益高的项目也在情理之中。”某股份制中小银行综合部人士说,与企业贷款相比,房贷收益稳定,不良率也低,但收益不高,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以后,存款利率上浮,存贷差更小。

“目前房贷一般执行基准利率6.55%,而如果是贷款给企业,包括利率、结算等,综合收益每年可以高达9%左右。”该负责人说。

银行人士算了一笔账,100万元如果贷给个人客户买房,即便是二套房贷,也只能在基准利率上上浮10%。按照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进行测算。如果贷款期限为20年,最终约可获得796447.27元的利息。但如果平摊到一年,那么年收益约4万。但如果贷款给企业,一年之内收益可高达9万。

房贷“打挤”下半年或将继续

未来房贷额度何时开始放开?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贷款也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结算放款的,今年从二季度开始额度就比较紧张,应该10月份之后会好一点,四季度的房贷可能会放松。”市内一大型房产中介人士预测。

不过,部分银行个贷部人士对四季度的信贷情况却表现出了并不乐观的看法。“以前我们接到的房贷申请中,平均申请额度在30万。”一家大型国有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但现在一套房的平均申请额度上升到了35万~40万之间。这意味着,按照房贷申请需求量的涨幅,同样是20亿的房贷,能满足的客户需求数将减少。在这种趋势下,如果银行的房贷额度没有出现大量增加的话,未来还将出现房贷“打挤”的现象。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贷“打挤” 银行“不保证”放款时间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8-26 16:21:00
重庆商报讯 临近月末,银行贷款额度紧张的风声再次传出,进银行门申请房贷可能面临排队等候。昨日,商报记者走访市内商业银行发现,目前仍可接受申请房贷办理的银行很多都无法承诺放款时间。同时,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支行已加入压缩或暂停房贷业务的阵营,将阵地转移到收益更高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