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暂未跟进松绑限购 擦边球已抵消部分调控效应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8-15 08:25:00

在温州首现限购松动迹象后,其他限购城市是否也会跟进,成为房地产业近期一大话题。

昨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了十个限购城市,各地均未出现放松限购的迹象。不过,包括假离婚、假证明、阴阳合同等多种规避限购的擦边球做法,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限购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被调查的内地城市,开发商反映,限购效力降低是导致上半年商品房成交量上升的原因之一,加上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大量释放,共同推动了成交量回暖。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和一些地方楼市下半年可能出现的销售回落,限购进一步松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多地未见限购政策松动

记者调研的十个城市分别是:济南、青岛、郑州、石家庄、佛山、珠海、南京、长春、哈尔滨、贵阳等地。在46个限购城市中,这些城市属于房价上涨较慢的三四线市场,以及因供给过大存在库存消化压力的城市。根据年初确定的本轮调控基调,这些城市很可能就是限购松绑的首批可选城市。

根据2月底公布的“国五条”细则,本轮调控重点是“住房供不应求、房价上涨过快的热点城市”,而对于存在供过于求等情况的城市,则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市场稳定。直到近日,温州被曝松绑限购,原本无法购买第二套商品房的本地及外地户籍人士,均可购买二套房。市场似乎听到了房地产限购政策实质性松绑的前奏。此外,市场也有传言:限购政策的退出时间表或在10月份初露端倪,限购退出,配合房产税全面铺开,将成为房地产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头戏。

但截至目前,据记者调查,限购政策的普遍性松动尚未出现。多家南京地产中介表示,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地房地产限购政策未有松动迹象,反而趋严,连房地产贷款也受到影响。“由于上半年放款过多,银行资金紧张,南京首套房贷利率折扣已从8.5折提高到9折。甚至还出现贷款审批完成,银行却放不出款的情况。”世茂地产南京分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郑州、石家庄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限购在“灰色地带”效力渐微

虽然政策未见普遍性松动,但实际上,限购效力在很多地方似有还无,因为“擦边球”仍比较普遍。长春克而瑞高层告诉记者,在长春市场,通过办理假纳税凭证等达到购房标准的情况一直存在。南京某中介也表示,虽然政府已经大力整治假完税证明的做法,但假离婚,假社保等依然可以通过中介机构操作。也就是说,只要真心想买房,很少有人因为限购而被拒之门外。

更明目张胆的擦边球存在于珠海。根据珠海限购限价政策,商品房价格超过11285元/平方米则不能完成备案。而珠海市中心目前房价多在16000元/平方米左右。于是大量开发商将房价分为两个合同,一个是单价低于11285元的销售合同,另一个是真实单价高于11285元的部分,冠以装修合同的名目。一些商品房因此出现高达10000元/平方米的装修合同。这种双合同的操作方式至今被广泛使用。

“据我们了解,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很多地方限购的灰色地带普遍存在。地方政府迫于高层压力无法全面放松限购,但对灰色地带的默许,其实反映了其对房地产业的依赖。”珠海某房地产开发商表示。

专家:调控应因地制宜分类决策

其实,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房地产供需形势,投资趋势不同,都决定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这种观点正在被中央及地方政府普遍认同。

昨天,在海南举行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表示:房地产市场是地域差异性很大的市场,中央应允许地方在原则性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决策;中央应要求各地加强城市产业发展、城镇化发展与人口流动趋势的研究,并结合城镇原居民的住房状况,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房地产发展规划(计划)和住房保障发展规划(计划)。

针对近期“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已形成草案,具体方案或在10月份出炉”的市场消息,朱中一说:“长效机制的草案肯定有了,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住建部、国土部及财政部等部门参与。”他指出,长效机制的内容应包括如何完善住房制度、调控的机制等问题。而房产税将是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各地暂未跟进松绑限购 擦边球已抵消部分调控效应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8-15 08:25:00
昨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调查了十个限购城市,各地均未出现放松限购的迹象。不过,包括假离婚、假证明、阴阳合同等多种规避限购的擦边球做法,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限购效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