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购房者看涨房价 信心持续低位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8-09 09:42:00

@华西都市报:现在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购买力按需买房,暂时购买力不足的朋友也不必急于一时,部分郊县房产的库存仍需要消化一段时间。只要你看好成都的经济,你就会发现,未来成都主城区及近郊的房产都能满足你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近期,世联地产发布《2013年二季度世联购房者信心指数报告》,统计显示,第二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为56.7,较上季度小幅下降0.1,连续两个季度持续下降。

  同时,近九成购房者认为周边楼盘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行为,超七成购房者看涨未来房价,创2011年以来新高。成都购房者信心明显下降。

  新政进入适应稳定期,市场逐步放量,导致价格逐步上涨。在成都购房者中,看涨情绪尤为强烈。同时高于心理预期的市场价格使购房者的信心受挫。

 成都购房者信心下降

  2013年2季度世联购房者信心指数为56.7,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13年以来,购房者的信心没有停止过下降。

  尽管在大政策调控的背景之下,还是有近九成购房者认为周边楼盘有不同程度的涨价行为,同时超七成购房者看涨未来房价。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购房者对下一阶段楼市总体形势的评价不容乐观。

  根据锐理数据平台监控显示,近期推出新批次房源的项目价格均有小幅上升。蓝光·幸福满庭在7月19 开盘推出2期,共390套房源。均价7700元/平方米,与上批次实得均价相比,约上浮60元/平方米。7月20日保利·玫瑰花语开盘,推出176套房源。均价7137元/平方米,与上一批次实得均价相比,上浮约60元/平方米。不少购房者表示,虽然目前成都许多在售项目涨价的幅度并不算太大,但是缓慢上涨的趋势还是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消极购买情绪。

  对于购房者信心下降的原因,市场分析师认为:6月以来,银行资金紧张、房贷利率有上浮的迹象、市场价格上涨的走势、国内经济预期收入增长放缓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购房者的信心,使得本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小幅下降。

  专家预市

  长期看成都房产

  仍有增值空间

  华西城市与房地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利阳

  对于近期购房者信心普遍下降的现象,华西城市与房地产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温利阳表示:多数消费者预测房价会持续上涨,从很多客观因素上看可能会是这样的,但实际结果却未必。纵然有再多支持房价上涨的客观因素,只要一个“购买力”不足的因素就足以打破开发商间的默契;另外除了价格决定供需外,国家的政策也对抑制房价过快上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果没有国家的政策调控任由开发商定价,难以想象市场会经历的波动曲线?

  温利阳认为,成都毕竟不比“北上广深”,因此今天成都主城区的房价很可能已经暂时快到购买力的拐点了,再往上涨,购买的规模就会缩小,成交量会下降,而郊区房产的价值就会逐步凸显出来。“这和土地的供应也是契合的,现在主城区可供应的土地越来越少,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规模和交通的向外延展,未来郊区必将是土地供应和房产发展的主体。”

  几乎每个高速成长的城市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扩张的过程,从成都的经济发展来看,成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成都和重庆被很多跨国企业以及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视为布局西部的首选城市,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落实,成都未来非常有可能成为西部城市群的领头羊之一。而随着成都经济的逐步外向化、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可以预见,无论早晚,成都的外来人口必将像“北上广深”一样逐步增加。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增加必然会抬高成都的整体购买力,而成都的房地产市场到那时也会经历一个更大、更长期的发展过程。

  温利阳提醒购房者:“现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购买力按需买房,暂时购买力不足的朋友也不必急于一时,部分郊县房产的库存仍然需要消化一段时间。只要你看好成都的经济,你就会发现,未来成都主城区及近郊的房产都能满足你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华西都市报记者孙诗琪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成都购房者看涨房价 信心持续低位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8-09 09:42:00
现在大家可根据自己的购买力按需买房,暂时购买力不足的朋友也不必急于一时,部分郊县房产的库存仍需要消化一段时间。只要你看好成都的经济,你就会发现,未来成都主城区及近郊的房产都能满足你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