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房族”三大现象 毕业买房成时尚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7-29 15:55:00

  又到一年毕业季,每年6、7月份都是毕业生集中离校的高峰期。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毕业生们面临着新的人生挑战。但是毕业了,面临的问题也多了,首当其冲的就是住房问题。
  不知何时起,房子问题已经成为毕业季的主旋律之一。一般来说,大部分毕业生因工作资历尚浅,会选择租房。但租房不能随意装修、缺乏归属感,加上近年来,租房成本不断增加,促使不少毕业生加入到买房大军的行列。据新华财经近期公布的调查显示,36%受访的准毕业生希望在1年内买房,其中还包括不少未毕业的90后。如同入学买电脑、手机一样,毕业买房也逐渐成为一种校园流行时尚。
  现象一 “毕婚族”逐年递增  成为“刚需”入市
  何为“毕婚族”?百度百科中给出定义: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目前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毕婚族。据相关统计,近几年22周岁到24周岁的本科学历者,前来办理结婚登记的逐年增多,某科室2005年共受理了809份申请,而2006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1221人,增长幅度超过50%。“毕婚族”数量扩大,对婚房的需求度和关注度也相应提升。
  万先生老家在吉林,是一名准毕业生,目前在大连一家建筑公司做设计,她和女朋友是同学,感情一直很好。“我准备毕业后工作稳定了就结婚,虽然房价高,还是想拥有自己的房子,家里也支持。我和女朋友商量好,先买个6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做婚房,以后靠自己努力,但现在还是要靠家里解决首付问题。”万先生这样描述他的打算。
  在“毕婚族”中,和万先生一样,毕业后就为婚房奔波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应当算是毕业买房人群中真正的刚需。虽然有需求,但对于还在象牙塔内的学生或者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来说,独立买房还不太现实,因此,此阶段购房不管按揭还是全款,基本都是由父母来“埋单”。当然,也有不少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即便孩子尚没有结婚的打算,也未雨绸缪选择在孩子毕业前就为其置办婚房。
  现象二 白领女性习惯独立  渴望早日成“家”
  在许多人眼中,谷小姐似乎没要买房的必要,但谷小姐自己却清楚地知道她对“家”的渴望是多么强烈。谷小姐研究生毕业就幸运地在一家国企找到了工作。工作稳定后,就盘算着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公寓。“4年大学,3年研究生生活,自己在外独立生活惯了,毕业后回家和父母住,生活习惯上有差异,距工作地也远,已经和父母商量过了,准备在单位附近买个小户型自住。”谷小姐说。
  事实上,对于经济基础还不够雄厚的谷小姐来说,即使父母付了首付,每月要承担数千元月供也不是件轻松的事,这意味着谷小姐工作刚起步就要过起“房奴”生活。但其父母却认为,年轻人就应该有一些压力,有了压力才能发掘出孩子潜力,让孩子更加奋发向上。
  此外,新《婚姻法》中有一项解释:“房子如果是父母出资购买,那么谁的父母出资房子产权就归谁所有。”这也令许多深谋远虑的父母开始为自己的宝贝女儿置业,在为女儿提供一个安身之所的同时,也可以拿来投资,这也促使许多刚毕业不久的白领女性成为毕业买房的中坚力量之一。
  现象三 父母做主,孩子懵懂之中“被买房”
  对于25岁的隋强来说,买房不过是购房合同上填了他的名字,但又不仅仅是填了名字而已。还在国外读大四的他,懵懂中就成为一套140平方米住房的业主,身家百万。和许多还在为找工作犯愁的同龄人相比,他无疑是“幸福”的。但在这份“幸福”之中,隋强几乎没有任何“声音”。 
  其父母解释说,之所以在隋强还没完成学业就为他置业,主要是出于两种考虑:一是投资渠道有限,现有资金充裕,想买套房子保值、升值。二是,想用这套房子拴住隋强,回国内发展,即便孩子不留在大连,老两口也可以住进来。更重要的是,夫妻俩名下的房子已经有2套了,用隋强名字买,不仅首付比例低,不限购,将来连过户都不需要了。
  眼看房价一步步涨起来,不少父母都和隋强的父母一样希望提早替孩子置业,让他们免除后顾之忧。而正是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被买房”,不知不自觉中成为了毕业买房人群中的一员,但值得思索的是压力小了,他们是否会更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毕房族”三大现象 毕业买房成时尚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7-29 15:55: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