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整治风暴起 中低端项目缺口大

来源:山西日报 2013-07-25 09:01:00

原因

为缩减成本房企走险违规

事实上,全国各地的城市都存在未批先建、违规预售商品房的状况。业内资深人士关先生介绍,太原市商品房违规建设、违规预售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主要源于住宅供应不足。

据悉,太原市年均备案成交商品住宅面积约为250万平方米,相当于25000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但每年流入太原市的异地求职者、大中专毕业生就达到10万余人,再加上本地步入婚龄的年轻人、急需改善住房条件的老市民,25000套房子显然不够。强劲的市场需求,激发了开发商的热情。从正规渠道无法拿地的房企,便通过介入城中村改造、旧城棚户区改造、国企改制等工程,来储备用地,甚至冒险未批先建,违规预售,赚取收益。“以一个建筑面积为5万平方米项目为例,按12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计算,仅一次性交给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就达6000万元,建安成本投入达1.25亿元。”深谙行业规则的郭先生称,这么多的投入,多数开发商通常没有这么多自有滚动资金,而通过银行贷款、私人借贷会支付数目巨大的利息。最合算也是最冒险的方式,就是由工程方先垫付工程款,开发商通过违规预售回笼资金,边办手续边建设来撬动项目。在省城楼市,以数百万元资金撬动数千万项目,以数千万资金撬动数亿元项目的案例遍地可拾。

另外,省城城建系统对商品房预售五证审报办理流程周期长,也是开发商违规预售的一个原因。曾在北京工作过的某房企高管张先生介绍,只要开发商报备的审批条件合格,北京市从项目拿地立项,至预售证发放的周期约在三个月到半年。而在太原,这个周期要达到两三年。“开发商千辛万苦筹到5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按10%的利率计算,次年的利息会达到500万元,要是贷上三年,利息会达到1500万元。这个时间成本,谁也耗不起。”这位张先生称,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开发商的资金周转越快,财务支出也越少,利润就越大。所以,很多开发商明知未批先建、违规预售非法,但仍要铤而走险。

恶果

市场不规范行业发展受限

自有资金不足的房企欲通过未批先建、违规预售的方式撬动项目,而自有资金充足的开发商同样也可通过未批先建、违规预售,把有限的资金拆解到更多的项目运营中。在需求量不断加大的省城楼市,浑水摸鱼的房企近两年开始增多。“有些项目是未批先建,边批边售,而有些项目却是在赤裸裸地骗。尤其是部分傍上城中村改造违规预售的项目,因为涉及土地改性、土地收储等问题,项目从立项目至交房,都没有办妥一个合法证件。”常年接触太原规划局、土地局、房管局的房企高管王棚先生介绍,太原市规划、房管部门都下设有执法队,但执法检查的对象为国有土地上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预售的楼盘,而省城楼市中违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的集体土地上,执法队伍执法范围有限,监管“鞭长莫及”。

违规项目浑水摸鱼,这让正规房企很受伤。地处龙城大街、于2011年开盘的某名盘项目,当时的开盘均价为7500元/平方米,但同在此地段违规预售的多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售价均不足5000元/平方米。“这些项目没有交土地出让金和各类税费,每平方米的成本比正规项目低2000多元,价格自然会便宜。”上述房企的高管董先生分析,但这个价格却分流了正规项目的中端客户。

房企在违规建设、违规预售的过程中,自身也承担着巨大风险。因为房企自己都不知道,项目的立项、规划、建设、预售手续会不会顺利通过审批、周期会有多长,以及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城市发展规划有何重大调整,对项目前景带来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打击。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风险一样不落地绑架到购买违规预售房项目的业主身上。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太原市整治风暴起 中低端项目缺口大
来源:山西日报2013-07-25 09:01:00
长风东鼎被没收、12个违规预售楼盘被罚、全城楼盘销售(预售)清查……上周,太原市山雨欲来的违规建设、违规预售整治风暴接二连三地见诸报端,震惊全城。省城房企多年来依靠未批先建、违规预售周转资金的运作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而由整治带来的行业阵痛接踵而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