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用地创5年来新低 国土部堵漏宅基地违法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7-18 11:31:00

7月17日,本报记者自国土部了解到,上半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20883起,涉及土地面积10.5万亩,同比分别下降28.9%、40.7%。据悉,无论是违法用地件数还是面积,均为2008年以来最低。

不过,国土部部执法监察局负责人表示,农村宅基地用地违法高发,且未得到有效解决,主要以管理不到位、农民建房缺乏法律意识为主要原因。

对此,本报记者了解,国土部正在着手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办法,优先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符合“一户一宅”要求的农民宅基地应保尽保。

除此之外,河南国土厅的一位人士表示,国土部亦在研究出台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占有、使用、流转和退出等相关细则。

土地违法创5年以来新低

从区域来看,国土部执法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中、西部地区的多数省份违法用地均呈现同比下降趋势,有7个省份发现违法用地件数同比下降超过70%。

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全国发现违法用地行为20883起,涉及土地面积10.5万亩,其中耕地3.4万亩,同比分别下降28.9%、40.7%、47.7%。

这也是继2008年以来,土地违法宗数和面积的新低。

截止到7月初,国土部执法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立案查处违法用地案件10150 件,涉及土地面积8.5 万亩,其中耕地2.5 万亩,查处率分别为48.6%,80.9%,73.5%。

据悉,因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全国有217 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依法拆除违法构建物300.2 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300.1 万平方米,收回土地1.1 万亩,其中耕地0.18 万亩,罚没款4.25 亿元。

“虽然国土资源违法数量、面积创5年新低,”国土部执法监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总量仍处于高位,且面临反弹,形势不容乐观。”

上述负责人表示,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高发,且未得到有效解决,另外,工矿仓储和交通运输违法用地面积所占比重大等。

对此,河南国土厅的一位人士表示,一方面农村宅基地存在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的问题,因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存在大量闲置问题;另一方面是宅基地的指标严重不足。

除此之外,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杨遴杰表示,城乡结合部的宅基地违法问题还表现在,一些群众为了增加收入来源,利用地域优势和外来人口买房及租房需求加大的特点,纷纷抢占土地,建设小产权房谋利。

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办法

针对农村宅基地违法用地高发的原因,上述负责人表示,其中又以管理不到位、农民建房缺乏法律意识为主。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道林介绍,现行宅基地分配制度是基于集体成员身份实行的福利性分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造成一户多宅、超标准占地等问题,与此同时,宅基地农转用指标严重不足,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民依法应当享有的宅基地权益得不到保障。

另外,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使部分长期在城镇稳定就业且户籍不在农村的人员在城乡双重占有土地资源,不少住宅处于空置状态。

但从管理来看,上述河南国土厅的人士介绍,违法占地建房、违法违规建筑查处十分困难,国土资源部门要查处一起违法案件,从立案到申请拆除至少要三个月以上时间,要处理面广、量大的违法建筑往往力不从心,法院还未实施强制拆除,建房者早已把住宅建好了。

对此,本报记者了解,国土资源部正在着手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办法,优先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符合“一户一宅”要求的农民宅基地应保尽保。

不过,在杨遴杰看来,在宅基地指标不足的背景下,要想确保“一户一宅”,必须因地制宜的推进“空心村”治理和旧村改造,推进宅基地有偿退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时要求,规范用地流转,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

本报记者了解,广东、江苏、浙江、湖北、宁夏等省份都已开展宅基地退出试点工作,主要以宅基地有偿使用为基本原则。

上述河南国土厅的人士亦向记者透露,今年下半年,国土部将就农村宅基地的取得、占有、使用、流转和退出等出台细则。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违法用地创5年来新低 国土部堵漏宅基地违法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7-18 11:31:00
国土部正在着手改革农村宅基地审批办法,优先安排农村建设用地,符合“一户一宅”要求的农民宅基地应保尽保。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