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 在银行“钱荒”、融资渠道收紧的背景下,多个城市近日重新执行了更加严厉的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或将面临流动资金困局,部分难以支撑的企业将无奈退出。那么,预售款监管会否逼迫房企降价求生存?楼市格局是否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7月10日,武汉市房管局下发通知,将预售资金监管的三类比例分别下调10%。对商品房达到结构封顶并已支付工程费用的开发企业,重点监管资金调整为项目总预售款的15%;对项目进度达到1/2并已支付相应工程费的,调整为20%;未支付工程费用的,调整为25%。
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使用监管资金进行了严格规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1个月后,申请使用资金额度不得超过重点监管资金核定总额的35%;结构封顶的,累计申请不得超过75%;竣工验收的,累计申请不得超过95%。
从去年10月份起,武汉开始实施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购房预售款进入政府监管的开发商账户。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虽然下调了预售资金监管比例,但同时对申请使用进行严格规定,实际上加强了对预售资金使用的监管。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预售资金监管并非新政策。早在2010年,北京就实施了《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7月1日起,北京市开始执行修改后的新《办法》,要求商品房预售资金必须在项目达到一定进度后按计划支取,开发商支取预售款由原来的4个节点,增加了1-2个使用节点。经适房预售资金也纳入了监管。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