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半数地方政府卖地还钱 官员反问不卖地咋上项目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7-11 09:07:00

2013年上半年的土地市场异常火爆。

据记者了解,截至6月30日,上海土地出让成交额同比剧增277%,但这一数字仍比不上北京,北京同期增长390%,而最“疯狂”的要数杭州,其增幅高达5倍,创下该市的历史新高。除了这些城市外,其他半年卖地的收入超出去年全年的地方也屡见不鲜。7月9日下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对记者表示,如此疯狂的卖地,是因为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有增无减。

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系主任曾康华认为,尽管土地财政“井喷”,卖地收入成为各地最快的财源,但当前的财政收入增速却在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如何彻底改变各地依赖土地财政的状况亟须通过制度性改革予以纾解。

火爆的土地市场

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整体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K8土地网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百城土地出让金为7629亿元,同比增加47%;我爱我家数据显示,1-6月全国306个城市土地出让金高达1.13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则显示,十大典型城市土地出让金收入为3140亿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60.3%。

今年房地产商不差钱,政府急需钱,土地市场不火也难。不仅今年,过去10年,土地出让金也是一年一个台阶。

本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01年至2003年土地出让金为9100多亿元,约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这一数据已接近6000亿元;2009年高达1.5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6%左右。

“对于那些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地方来说,离开土地之后他们就不会玩了。”黄小虎表示,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不折不扣的“钱袋子”。

日子都不好过

“在中国,土地财政的本质是融资。”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各地的日子不好过,卖地就疯狂。

近年来,地方政府从银行、债市和影子贷款机构借了数量庞大的债务,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改善政府服务。

审计署近日发布通告,重点阐述了对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所持债务的审计结果,36个地方政府截至去年底负债总额共计3.8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加12.9%。

其中,超过半数地方政府指望卖地还钱,21个地方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为偿债来源的债务余额有7746.97亿元,占这些地区债务余额的54.64%。

“地方政府很差钱。”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分析,目前地方政府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财政收入来源。“不卖地怎么上项目?”一位地方官员曾反问记者。

实际上,这些年地方政府已经过惯了“土地财政”的好日子。但从2010年起,中央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获利的收入,重点用于改善民生和偿还政府债务,用于保障房建设、教育投入等。

但本报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的土地获利,更多是进行城市建设与改造、甚至大拆大建,与中央的要求相差甚远。

等待纳入预算管理

有专家认为,土地市场问题丛生,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长达50年或者70年的土地出让金被一次性收走。其结果就是,当某一届政府将地卖光之后,下一届政府无地可卖,财政收入将大幅度缩减。

针对这些问题,这些年国家为此出台了一些财政体制改革措施,但至今还未有好转。曾康华认为,“管理土地出让金不是一个简单的土地财政问题,而是一个多年形成的财政体制问题。”

曾康华此前曾建议,各地的土地出让金一般纳入政府性基金。“加强对土地出让金的监管,可以减少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但地方政府缺乏收入及预算自主权,导致滥用资金的问题频发。”曾康华说,土地出让金的管理非常混乱。黄小虎也认为,土地出让金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纳入预算这部分钱受到监督了,问题就出得相对少了。

“现在正是加强土地出让金改革的时候。”金永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但现在没有人知道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起来是很难的,因为解决问题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金永祥认为,由于“土地财政”牵涉多方面的相关问题,要改变必须统筹考量,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

(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超半数地方政府卖地还钱 官员反问不卖地咋上项目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7-11 09:07:00
7月9日下午,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对记者表示,如此疯狂的卖地,是因为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有增无减。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