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楼市大范围成交回暖 城镇化带来机遇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7-05 08:31:00

201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暖态势,行业投资环境全面回暖、城市住宅市场成交量持续回升。不仅一、二线城市市场回升迅速,部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三、四线城市,今年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步调。专家指出,近年来,城镇化的引擎力量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

商品房销售量同比增三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9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6%。Cric研究中心分析师指出,从全国层面来看,市场交易量的上涨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今年1-2月),市场延续了去年年底的回暖态势,政策环境较为宽松,被压制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步释放,全国市场成交量也普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第二阶段(今年3月),从3月1日“国五条”拉开序幕一直到3月31日各地地方细则在最后期限被迫出台的一个月时间里,赶末班车效应促使各城市交易量陡然上涨,大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近三年月度成交的最高水平。第三阶段(今年4月至今),交易量较3月的天量有所下滑,但承接着今年第一阶段的市场回暖趋势,成交量仍旧处于近几年的较高水平。

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在经历了政策全面收紧的2011年之后,需求开始逐渐释放,2012年在行业政策逐渐好转的背景下,全年市场交易量全面回升,而2013年1-6月维持了这一上涨趋势,成交同比增幅达29%。2013年典型三、四线城市1-5月成交量同比平均上涨59%,成交走势与一、二线步调基本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正逐步分化为两类:一类是,房地产市场恰好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三、四线城市,这类城市今年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步调。另一类是个别投资过热的城市,这类城市由于前几年开发过剩,今年风险快速积蓄。

城镇化为行业带来机遇

今年上半年全国楼市成交的回升与当前城镇化进程密不可分,尤其在一些生态环境优越的城镇化后发区域,正凭借拥有更高起点的规划快速发展。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陈晟院长近日指出:“人们如今已强烈意识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人、环境和资源在城镇化过程中占据越发重要的位置。从各方面综合分析,如今长江三角洲城镇化机会更大,且其中部分注重生态环境的城市已具备足够的后发优势,如南太湖区域。”据了解,与太湖北岸的苏州、无锡、常州早已打出“太湖牌”开发旅游相比,湖州这个太湖沿岸唯一以湖为名的城市,对于太湖的旅游开发显得姗姗来迟。不过,南太湖区域依靠高起点的整体规划、高端的设计理念、生态与开发的系统平衡、国际一流度假区的标准建设,已成太湖旅游度假的后起之秀,与北岸的错位开发使其未来更具潜力。不仅如此,飞洲集团还斥巨资在湖州南太湖板块打造的中国首家水上白金奢适酒店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月亮酒店)、天籁之梦温泉SPA、滨湖码头、泊月湾别墅等顶级物业。月亮酒店拥有国际首创的指环形外型,也是中国第一家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高端会议、美食文化、经典购物、动感娱乐体验为一体的水上超五星级度假酒店,成为当地城镇化的亮点。

城镇化发展不仅仅是行业发展引擎,而且还意味着更多机遇。上置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蒋旭东在近日举行的同济大学房地产行业校友联谊会成立大会上也对城镇化表达了看法:“我们一直在研究城镇化,因为我们在多年前就投资作为城镇化试点的美兰湖罗店新镇,那里同时也是国家发改委和联合国试点镇。我认为城镇化最关键的是人的城镇化。此外城镇化带来的机会并不在单纯的盖楼、卖楼,而在融入金融投资。早期做房地产,金融所占份额并不大,多是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一旦城镇化后,相信各类金融资金——银行的、基金的、信托的,将在城镇化中发现新的亮点和投资点,更会产生新的收益。”(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上半年全国楼市大范围成交回暖 城镇化带来机遇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7-05 08:31:00
一、二线城市市场回升迅速,部分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三、四线城市,今年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步调。专家指出,近年来,城镇化的引擎力量为行业发展带来了众多机遇。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