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淀区在全市率先出台违法建设拆除补助机制,区财政拿出1.5亿元专项资金,补贴到各街、镇,将拆违后腾退出的土地改建为绿地、停车场,确保违法建设不反弹。
从3月28日到6月21日,海淀区共拆除违法建设945处、58万平方米,拆违量位居全市第一。
违法建设前脚拆,后脚盖,这在过去屡见不鲜。如何让拆违成果长久保持下去?海淀区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四友介绍,今年,该区所有拆违腾退出来的土地都将绿化或者建成公益停车场,不让违建有可乘之机。
无论是建绿地还是停车场,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过去,拆违容易反弹,制约因素也在资金上。”李四友介绍,违建拆除后,有关部门因为缺乏配套资金,没有对拆违腾退出的土地进行合理应用,时间一长,违建又卷土重来。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地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
今年,海淀区专门出台了违法建设拆除补助机制,区财政拿出1.5亿元资金对各街道、镇进行补助。每拆除1平方米违法建设补助150元,资金主要用于违建的拆除、清渣、简易绿化或硬化上。
颐和园北宫门外,几家临街的小饭馆最近刚刚被拆除。青龙桥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这几家饭馆都是未经规划批准的违建,过去几年也曾经整治过,但拆完后“稍不注意,一夜之间又会冒出来”。
像这样搭违建经营小饭馆、小商铺的,在颐和园周边不在少数。这位负责人介绍,颐和园每天的客流量达到10多万人,再加上北宫门是交通枢纽所在地,小饭馆生意十分火爆。在利益的驱使下,违建多年来屡禁不止。
今年,海淀区打响了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的攻坚战。多部门联动,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万余平方米。“拆之前,街道已经拿出规划,面积较大的交给绿化队建绿地,面积较小的,交给专业部门施工,改建成停车场。”李四友介绍。
眼下,各个地块的清渣工作正在进行。预计在年内,颐和园周边地区的环境面貌将焕然一新。
即便是建成绿地或停车场,也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为防止违建死灰复燃,海淀区各街镇都公布了违法建设举报热线。各街道社区(村)的网格巡查员发现辖区内有新生违建或有盖违建的苗头,第一时间上报,城管部门及时进行制止。
据了解,今年海淀区全年将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拆违任务。区政府与辖区29个街道、镇全部签订了拆除违法建设责任书。对于拆违工作开展不力的街、镇,区政府将对其“一把手”进行问责。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