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戈:资本与转型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6-27 10:04:00

前些天,很多人都收到银行促销理财产品的短信:30天,年化收益率12%。很快就有朋友在旁边计算,100万元,12%,一个月就有12万元的利息。正准备打电话筹钱呢,提醒的声音响起来:这是年化收益率,不是月息。

月息10%以上的“理财产品”,并非没有。有人叫它地下钱庄,有人叫它民间高利贷。我一位老乡,他宁波的岳父母将所有的积蓄都拿出来,投进了当地的一个标会,月息10%。起初几个月挺正常,每个月都有几万的利息分红。突然有一天,分红日期就找不到人了,标会的头从地平线消失了,留下一群亲戚朋友愁云惨淡。

年利120%,什么的投资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以我贫乏的想象力,只有贩卖军火和毒品。短时高利倒不是绝对没有可能,譬如,听说有的地产商为了过桥拆借,给过40%的月息。但民间标会的风险在于,一旦找不到这种高利率的投放对象,或者对方资金断裂,别说10%分红,连本金都可能拿不回来。

资本原本无所谓嗜血不嗜血。上世纪80-90年代,温州民营经济是沿海开放搞活的一面旗帜。我一直在想,是从什么时候起,连公认最勤奋最能吃苦的温州人,也纷纷抛弃实业,而一头扎进追求暴利的大潮之中?

炒房是一个契机。2004年,上海、杭州楼市从冬眠中苏醒,温州炒房团应运而生,随后转战北京。炒房团不过是在各地悠闲旅游,看中的房子就刷卡买下,一年的收益少则30%,多则50%以上,这对勤勤恳恳做实业却只能获得20%回报的人们,是不小的打击。但炒房毕竟只是极少数人。

实业环境的恶化,是2008年以后。表面看,那5年我国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但从企业反馈来看,税负大幅增加,盈利日益困难。即使你不承认国进民退的现象,但大批民营企业利润衰减,恐怕是事实。

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却是高歌猛进,房价加速上涨。投资买房的人,盈利更加可观。到2010年底,投资过几十套房产的人,比那些埋头做实业30年的人,可能赚得还要多。一边是经营环境恶劣,一边是轻轻松松挣大钱。心理的天平倾斜了,资本的砝码也随之失衡。

2011年是理财产品跳跃性增长的一年。房地产调控,迫使一部分寻求高利润率的资金转寻其他出路,而理财产品迎合了它们的偏好。虽然在冠冕堂皇的限贷口号下,商业银行表内的信贷资金缩紧,但表外的理财产品却趁虚而入,其中相当部分曲折蜿蜒地流入了房地产市场。实践证明,只有楼市才能吸纳如此庞大的资金,并提供远高于银行利率的回报率。

上述资金的流入地,包括土地市场。如你所知,土地是地方政府垄断的市场,而地方债务平台的支柱就是土地财政,尤其是以土地作为抵押物的融资。人们都骂土地财政,但我此前已经论述,整体而言,卖地收入仅够支付地方债务利息,如果地价停涨,很多地方政府不想破产,就必须借新债还旧债。

恰恰是2011年,银监会对地方债务平台念起了紧箍咒,地方政府的贷款途径大为受限。正当其时,各类理财和信托产品送上门来。正如一位投资经理所说:我发起一个资金组合,以8%的年利向老百姓募资,以10%的利率卖给地方政府,我和银行各得1%,绝对是皆大欢喜。因此可以说,房地产是吸纳理财资金最大的行业,地方政府是承接理财资金最大的地主。

房价上涨带来的暴利,是全社会暴富心态的主要源头。包括各地土地市场在内的房地产市场,是我国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障碍。也就是说,要实现经济转型,就必须坚决调控房地产,彻底变革房地产制度。

转型需要付出成本,经济增速由“较快”转为“中低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想像2008年那样打鸡血吃激素,就必须忍耐7%甚至更低的增幅。当GDP跌破7.5%的时候,请那些膏药经济学家不要再叫唤了。与3年9%的增幅以及随后可能的崩溃相比,我宁愿选择10年7%的增长。若转型成功,你可以再眺望中国梦。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李一戈:资本与转型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6-27 10:04:00
与3年9%的增幅以及随后可能的崩溃相比,我宁愿选择10年7%的增长。若转型成功,你可以再眺望中国梦。转型需要付出成本,经济增速由“较快”转为“中低速”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想像2008年那样打鸡血吃激素,就必须忍耐7%甚至更低的增幅。当GDP跌破7.5%的时候,请那些膏药经济学家不要再叫唤了。与3年9%的增幅以及随后可能的崩溃相比,我宁愿选择10年7%的增长。若转型成功,你可以再眺望中国梦。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