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尽是“商业体” 最晚2015年将大洗牌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6-27 09:27:00

据江南晚报报道,后天,百联奥特莱斯将正式开业。而在一周前,惠山万达店刚开业。今年下半年,苏宁、恒隆也将相继开门迎客。最近几天,微信中疯传着一篇名为“疯狂的无锡商业格局”的帖子,帖中列出了刚开业或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商业广场18个,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出了“供过于求”的担心,有人甚至还提出了“过剩论”:无锡就这么大,如此多的商业体是不是太多了?

“疯狂”的无锡商业格局?总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米

这篇“疯狂的无锡商业格局,这是要赶超上海吗?”的帖子,列举了无锡近期有望开业的商业体:

1、海岸城,五星级酒店集团凯悦旗下的hyatt place和公寓式酒店hyatt house入驻;2、无锡苏宁广场;3、茂业城无锡二期,江苏第一大购物中心;

4、新区茂业百货、茂业一百胜利门店;

5、惠山万达广场(第四店);

6、无锡恒隆广场(江苏第一家);

7、华润欢乐颂锡沪路店;

8、万象城;

9台湾新光百货北塘店;10、崇安天街;11、银辉中心;12、明发广场;13、百乐时代广场;

14、世贸购物中心;15、百联奥特莱斯;

16、哥伦布广场崇安区二期;

17、哥伦布广场新区;18、英特宜家无锡购物中心。

经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确认,明发广场项目还无法确认,台湾新光百货已经改为上海盛唐,其余都是要按计划在今明年开出的。根据相关部门提供的一张列表,据不完全统计,仅内环内就有苏宁、恒隆、世贸国际广场、保利、红豆国际广场,南有新区哥伦布广场,北有金太湖国际城,西面有滨湖万达,东有广益哥伦布广场。

太湖新城内除海岸城等还有博大假日广场,锡东新城还有深港亚太中心、五洲国际广场;惠山新城有万达、锦绣商业广场;锡西新城有亿丰时代广场、五洲国际装饰城,此外还有大量乡镇综合体。细数下来,有近30个。而根据此前建设局副局长、政协委员邵崇裕去年对无锡综合体做过的一个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无锡市区建成和在建的城市综合体有33个,总建筑面积约160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如果加上各种商业街,无锡所有的总商业面积数将更加庞大。

另外,随着明年地铁1号线通车,地铁商业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三阳广场下方已经挖出了一座地下城,将有大量的商业配套,直达百盛、大东方、恒隆。仅1号线就规划有6条地下商业街,集中分布于老城区商业区、副中心区和无锡新CBD区三个有商业价值的区域。

2号线规划有5条地下商业街。

1号线站厅商业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2号线站厅商业总面积约1200平方米。尽管目前地铁还未完工,但先期包括大东方百货、肯德基、麦当劳、国网手机等首批商家已经签下“承诺书”,共签约12个项目,资金总额约12亿元。1号线上将重点开发三阳广场站、胜利门站、南禅寺站等几条地下商业街。

尽管长期以来中山路南北冷热不均,但届时茂业一百胜利门店开业,胜利门、三阳广场、南禅寺在地下连通,3条商业步行街进一步聚气,或许可以拉大中山路的“热段”。

明年下半年尘埃落定,最晚2015年将大洗牌

一般来说,购物中心至少相距10-15公里。但从现在而言,市中心八佰伴、大东方、百盛屹立,恒隆、苏宁9月开业,相距远不到这个距离,市中心商圈将进一步升级。市中心外围,万象城、海岸城在建;惠山万达已经开业;新区奥特莱斯即将开业,现有宝龙、新之城等多座城市综合体……之后,市中心银辉中心、崇安天街项目都预计在近几年内投用,加上大量的社区商业,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下半年左右,无锡商业格局应该就会尘埃落定。

那时候市中心两家现有“巨头”八佰伴、大东方也基本调整完毕,各店开业成功,地铁通车,交通便捷;地铁商业开启,各个商业综合体消费日趋稳定,“大的斗大的,小的斗小的,”预计最晚到2015年无锡商业格局就会面临洗牌。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来说,一个城市综合体辐射人口基数可达到35万。根据《2011年度无锡人口发展报告》,锡城常住人口达到643.22万,以此折算成综合体数量,应该不到20个。城市应有的商业量究竟是多少,无锡是多了还是少了?对于这个问题,业内人士都认为应该往未来看。未来城市发展规模,人口发展计划,一系列医疗、教育、文化等的配套是多少?只有回答完这些问题,才能大致回答无锡是否能消化掉这么多商业。而不应只站在本地常住人口的角度考虑,要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有媒体分析指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商业主要集中于三街一场(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场),呈现带状分布。但在地铁建造后,零售商业布局呈现多中心分散的发展趋势。譬如随着地铁一号线的开通,徐家汇、人民广场、陕西南路等商圈逐渐发展起来,商业布局开始向圈状发展。以黄浦区为例,“十一五”期间就打造了三大商圈:外滩经典综合消费圈、南京路西藏路综合都市消费圈、豫园历史文脉综合消费圈。

此外,还有虹口足球场长峰虹口商城商圈、莘庄地铁总站以27万平方米仲盛摩尔为核心的莘庄商圈、浦东陆家嘴竹园商贸区等,可以说,更多的商业综合体在经过磨合和发展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此外,商业“过剩论”还应该考虑一个因素,就是旅游。常去北京、上海等地的李小姐对此印象深刻:北京堪称购物天堂,虽然商场多、租金贵,但是并没有人担忧商业过剩,因为有大量旅游消费在支撑。换句话说,如果无锡的商业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将商圈做大做强,辐射到长三角其他城市,那么现有的商业体量要消化也未必困难。

招商竞争会更加残酷,社区商业正在崛起

然而,就眼下来说,大量购物中心的投运必将使无锡的商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即使是中山路,也有很多空置铺位。”大东方副总缪军直言,未来招商会更有难度。现实支持了这种观点:前段时间关门的大洋其实在最后阶段仅仅微利经营,茂业购物中心迟迟未开业,有业内人士透露也是招商原因。

不仅是无锡,目前全国多个地方的商业地产呈现井喷状态,不少已开业的商业综合体经营情况并不理想。记者查询网上资料获悉,顶着“世界最大购物中心”衔头的东莞新华南MALL生活城,日前被网友曝出“商家撤走,几成空城”的现状;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青岛宝龙城市广场,其中近8成商铺空置;就在不久前,进入沈阳5年的日本伊势丹百货,通过官方网站发布消息正式宣布闭店停止经营……

过去,城市综合体的广告以及流传的成功关键要素是“地段”,地理位置决定一切。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最关键的要素已经变成“定位”。而定位由什么决定?自然是品牌。“商场、购物中心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品牌的竞争,”一位在中山路某商场做管理的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商场间的竞争非常残酷。尤其是各个商场的一楼更是商场档次的象征,有限的大牌都是各家的争夺对象。

而如此多的综合体、购物中心开业,品牌重复度也会大大提高,造成同质化竞争。另外,每个购物中心基本都有大卖场,大卖场之间也是一场激烈竞争。“商业多不多看城市容量,生与死则看企业实力,”缪军直言。另一方面,无锡社区商业正以不可忽视的速度崛起。从永乐路家乐福到准备开业的华润欢乐颂,再到今年初天润发在锡东新城高价拿地,准备借着城镇化的东风在这块地上盖一个社区商业中心。

随着社区商业规划的逐步完善,万达、哥伦布、宝龙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逐渐成为社区商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社区城市综合体内,很多时尚服装品牌更是以超大面积的形象店、旗舰店出现,面积超过市中心专卖店。比如万达的ZARA。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认为,社区商业适度集中配套,有利于聚集人气,形成规模经营效应,使商业配套更为合理。但不可忽视的是,社区商业的崛起,正在分流核心商圈的人流量。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核心商圈的一些定位时尚流行的品牌服装店,如中山路上近3成小店关门就是例子。

打造城市商圈应该有专业的商业规划

目前无锡已经有多个商圈:中山路商圈、河埒口商圈、太湖广场商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山路商圈。观察众多购物中心的布局,除了恒隆和苏宁两大巨头选址中山路外,更多购物中心偏向城市外围,形成了乡镇购物中心和新城购物中心两种明显发展趋势。

去年6月底,梅村五洲国际广场开业;同年9月,位于惠山区的嘉阳生活购物广场项目正式开业;今年元旦,继广益之后新区哥伦布广场也开业了;相隔不到一个月,同样是五洲旗下的羊尖五洲国际广场项目开业。而记者从规划部门获悉,城际铁路惠山站的奥凯城市广场也完成了方案设计。此外,硕放香梅哥伦布、平湖天地商业广场、洛社哥伦布六龙城……大量综合体纷纷下乡。这些乡镇购物中心并不是以形成商圈为目的,相对巨大的体量让一座单店就能辐射周边区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打造城市商圈应该有专业的商业规划。商圈是需要经营的,要形成一个商圈,不能仅仅依靠单店,单店即使其体量再大也难以独木成舟。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满城尽是“商业体” 最晚2015年将大洗牌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6-27 09:27:00
后天,百联奥特莱斯将正式开业。而在一周前,惠山万达店刚开业。今年下半年,苏宁、恒隆也将相继开门迎客。最近几天,微信中疯传着一篇名为“疯狂的无锡商业格局”的帖子,帖中列出了刚开业或即将开业的购物中心、商业广场18个,不少网友对此表示出了“供过于求”的担心,有人甚至还提出了“过剩论”:无锡就这么大,如此多的商业体是不是太多了?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