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一国企老总举报一号民生工程多处违规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3-06-21 09:01:00

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回应称:工程建设公开透明,管网质量合格

对于营口热电公司反映的以上问题,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称,2010年该局成立主城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指挥部。成立领导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工程建设的公开透明,公用事业管理局成立了招投标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局招标办公室,指定熟悉业务、工作认真的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为办公室主任,并从基层抽掉了两名专业技术人员,为招投标工作组成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明确了工作职责与分工,为工程开工建设提供了保证。严格执行《经评审的最低价法》,从方法上有效杜绝暗箱操作,保证了公正公平招标。

关于管网质量问题,该工作人员称,经过几年的运行,管网稳定,没有出现影响供暖大的质量问题,供暖效果明显改善,市民满意度明显提升。2010年营口市供暖企业位列全省729户供暖企业前十佳,信访量大幅下降,连续20多天零投诉,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几年来,百姓由被动收费变主动交费,管网改造后,收取的取暖费总额逐年递增,这些可说明群众是满意的。

热电公司称,取暖费增加是由于城市供暖面积扩大了,因此总额增加并不能说明群众是主动交费并满意。此外,供暖网的改造是有必要的,供暖效率提升也是事实,但热电公司并非质疑该工程建设的合理性,质疑的是,为什么设计寿命30年的工程,改造完初期就出现这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

关于一、三、七标段出现频繁爆管,焊口开裂等问题,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这位工作人员认为,除由于重车碾压,地质钻探等物理原因导致5处渗漏外,只发生13处焊点渗漏。供热管网共有2.4万多个焊点,渗漏率不到0.054%,2012年市政府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对管网工程进行了论证,一致认为质量合格。

然而,营口热电公司却表示,渗漏并非重车碾压,现在有的道路上还能看见暴露的保温管。此外,这种算法并不合理,供热公司反映的是一、三、七三个标段的焊点集中渗漏,回应却用这3个标段的渗漏点除以全部管网焊点总额,那比例当然很低。同时,万金华称,这些所谓称工程合格的施工单位的论证文件上多数无单位盖章。

“按照设计标准,管网可以承压1.3兆帕压力,现在只能是0.7兆帕、0.8兆帕,根本不敢提压、提温,害怕一提压加温导致爆管,所以供暖效果不理想。”营口热电公司一热电厂长说,“这个管网设计,1.1兆帕是最佳运行参数。公用事业局要求我们管网压力不能超过0.75兆帕,超过这个压力必须上报局里和市政府。这个压力在室外温度零下七八摄氏度时还可以,可是2012年冬天,室外温度零下摄氏16度左右、最低零下21摄氏度的天气多达40多天,既然局里认为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没有问题,那么就应该按照最佳运行参数运行。”

“如果没有质量问题,为什么那么害怕提压?”该厂长说,“不让我们提压增加流量,又命令保证温度达标。这温度能自己上去吗?”

对此,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的这位工作人员回应称,供热管网设计参数最高压力为1.3兆帕,实际运行参数随着室外天气变化科学合理调整,保证达标供暖又兼顾经济效益,如今已上调到0.95兆帕。

究竟供暖改造的管网承压能力是否达到了设计标准要求,营口热电公司和公用事业管理局各执一词。

记者从2012年末营口市政府出具的一份《关于主城区供暖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上看到了如下信息。

《意见》称,进入2012年12月份以来,气温不断下降,甚至急剧降低,供暖出现死角,部分群众家中室温下降,导致群众投诉量大幅增加。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区域约100万平方米。

“这个面积接近全市主城区当年供暖的十分之一。”万金华说,一、三、七标段是主管网,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营口主城区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老百姓都靠这条管网。如果不及时对现有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修,将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大问题。

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营口一国企老总举报一号民生工程多处违规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06-21 09:01:00
万金华两年来却一直在实名举报上级主管部门营口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以及3年前由该局主导的、目前已完成投资约6.3亿元的供热管网改造“一号民生工程”。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