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主动请求被征税用意是什么 中小卖家遭殃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6-14 08:25:00

过去几年中,对网店征税的传闻几度升温,又几度因舆论反对而搁浅。最近又传出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对电商征税的提案已被相关部委采纳,这是否意味着对网上购物全面征税的时代即将到来了呢?

苏宁求被征税 醉翁之意何在

进入6月后,家电节能补贴政策正式退出。由于受地产调控、消费不振的影响,这两年家电企业早已是步履维艰,而各大电商为了在补贴政策退出后还能保住销量,再次燃起了价格战的熊熊大火。率先祭出十周年大促大旗的京东打出了让竞争对手“别闹”的海报,到了苏宁那里被篡改成了“别慌”,当当则是“都别吵”,国美接棒“都别装”,易迅淡定地说大家都“别吹”了……

不过有了去年8月那场由京东和苏宁领衔出演,国美、易迅、当当等强势跟进配合演出的口惠实不至的电商集体狂欢的经验后,许多人对电商这种变着手法的常年促销已经习以为常。然而近期另一件事却让不少消费者和小型电商感到真切的压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宁董事长张近东提出“对电商征税”的提案,建议税收部门研究电子商务的征税方式,从制度层面规避偷漏税行为。而正当家电节能补贴政策退出时,有知情人士透露,国税总局、商务部等相关部委已采纳了张近东的提案,正在研究调研实施电子商务征税的具体措施,预计年内正式对网店开征5%的税收。这意味着对网上购物全面征税的时代恐怕很快就要降临了。

醉翁之意何在

苏宁主动请求被征税,究竟是何用意呢?明眼人不难看出,苏宁此举针对的正是淘宝集市上的广大的C2C中小卖家。由于近几年风投的疯狂涌入,使得各大B2C电商平台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经营形态和销售规模,巨大的营业额加上又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使得B2C商家缴税也已是行业明规则,苏宁自然也不例外。

互联网专家、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分析指出,张近东之所以要向淘宝开炮,是因为在苏宁电器变身为全品类、全覆盖的苏宁云商后,最终将面临的竞争对手已不再是京东等尚未实现盈利的B2C电商。张近东认为,京东仅在电商经验方面比苏宁丰富,但苏宁多年线下经营的经验、对家电厂商的采购权、庞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等优势足以与京东竞争,超越京东是迟早的事情。而淘宝拥有700万中小卖家,经营商品的门类涉及方方面面,这些蚂蚁雄兵的力量足以撼动苏宁这样拥有庞大规模的大象。

数据显示,苏宁易购过去两年的销售额都没有达到销售目标,2012年苏宁易购销售额仅为183亿元。然而,行业龙头淘宝依然保持着高增长,2012年淘宝(C2C)和天猫(B2C)交易额合计突破1万亿元,其中天猫成交额约2000亿元,淘宝交易额约为8000亿元。如果不计算减免征税的额度而粗略计算,以5%的额度征税,淘宝上的商家一年下来将因此需要增加近400亿元的税收成本。

如此高昂的税收负担对淘宝上那些中小卖家来说,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与苏宁、京东等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B2C电商的价格战相比,淘宝上的价格战虽然没有那么夺人眼球,但实际上要更加惨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提升商户知名度,许多淘宝卖家都不赚钱,少数盈利的卖家,利润率也普遍不高,而如此微薄的利润率主要就是靠不交税、不交房租和低成本物流差价获得的。一旦相关部门严格监管,并大幅收税,天猫电器商户卖家在规模采购议价能力、服务能力、效率等方面都不及苏宁、京东,必然节节败退。而淘宝集市上的中小卖家则将彻底失去竞争优势,被挤出市场是早晚的事。显然,张近东的提案是要在价格战之外,从制度上给淘宝的高速增长设置障碍,从而使苏宁云商不但能继续在家电数码市场与京东等争夺市场,还能从淘宝身上抢到其他商品品类的市场份额。

了解张近东提案背景的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和反对。有部分网友甚至在网上誓言抵制苏宁:从今以后决不在苏宁实体店和网店购买任何商品。之所以网友的反应如此强烈,是因为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对淘宝C2C卖家征收的税费成本最终一定会通过价格的提高转移到消费者的头上。

征税不易还要征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张近东提出网店征税的提案已有多时,外界对网店征税的传言也出现过多次,但最终都没有下文。为何有关部委偏偏选择在目前这个时间点明确提出网店征税的想法呢?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可能主要是前几年的税收增速较快,国家财政不紧张,在考虑到税收成本后,有关部门缺乏对网店征税的冲动。但现在经济形势紧张,国家也不会再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中央财政收入吃紧,税务部门就会有增税冲动。

而对于网络上传闻的5%税率,上述人士表示,由于网上销售主要是商品而非服务,所以不太可能按照营业税5%的税率,而目前增值税已有6档税率中也没有5%这一档。预计网店征税应该和线下的税率一样,月销售额不足2万元免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于3%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适用于17%的税率。目前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一直是按17%缴纳增值税。

不过征税冲动与税收成本之间的矛盾依然没有化解。由于有关部门不知道广大C2C电商的具体地址,征收难度比较大。比如武汉市工商局自2012年起要求网店申领电子标志,但实施一年多效果并不理想。该市6000家已在工商部门注册的网店中,申领电子标志的不到两成;而在电子商务活跃的东湖高新区,3万多家注册及未注册的网上卖家,申领电子标识者还不到1%。网店经营者称,不申领原因是“怕收税”。假如税收成本过高的问题无法解决,对C2C网店全面征税的事项将依然是一件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大卖家欢呼 小卖家遭殃

淘宝上的卖家对征税一事又是怎么看的呢?

张小姐是国内一家知名童鞋品牌的网上销售代理商,去年她的网店销售额达到了数千万元,并早已从淘宝集市转战到天猫,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她对记者表示,对于规模已经做大的电商来说,一般会主动要求缴税,其在网上出售的商品也都附有正规发票,还会在网页上刊登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的图片。这样做可以让自己显得更加专业正规,让高端消费者更加放心,培育客户的品牌忠诚度,不会因为别的商家比自己便宜几块钱就走人。张小姐认为,成功的C2C卖家随着规模的扩大,最终都会逐渐过渡为B2C,通过全面征税把C2C领域的那些低价竞争者淘汰掉,自己自然和张近东一样,举双手赞成。

然而像张小姐这样已经在电商市场占据优势的卖家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中小卖家依然对征税表示恐惧。数据显示,目前淘宝集市上的卖家中,有94%的人年营业额在24万元以下,利润往往只有几千元。其中,有不少人网上开店仅作为第二职业以补贴家用。

两年前刚从大学毕业的小董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记者大叹苦经:“如今开网店是越来越难了,不管做哪行都有上万的卖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家只能对打价格战,资金实力雄厚的可以烧钱抢占市场份额,我们这些底子薄的个体经营者根本竞争不过。现在的淘宝卖家越来越专业,店铺的装修要花钱,运营数据的分析也需要花钱去买,市场推广需要花钱,这还不算遇上什么职业差评师赔掉的钱。现在淘宝上做得好的都转去天猫了,当然去天猫也得花钱,剩下我们这些没钱、没资源的还守在淘宝上,要是再缴税的话,我肯定就不做了,但要再去找工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小董感到进退两难。

像小董这样的网店店主有很多,他们之所以选择网上创业,就是看中其门槛低、启动资金少、运作灵活,创业风险相对较低,而且网店销售没有中间环节,加上免税这一优势,使得同样的商品,网店的价格可以比实体店便宜许多。正是这种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也反过来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网上创业的行列中来。然而当电子商务市场从草莽时代过渡到精英时代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如今在淘宝开店已不像前几年,是创业者从零起步的宠儿,面对飞速变化的电商市场,许多人已感到力不从心。



给实现中国梦留空间

事实上,此次遭到抨击的淘宝也以不点名的方式回应,称对辛苦创业、没资金没背景的个人电商征税,就是对年轻人的希望和未来征税。“对电商全面征税是对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创业梦的公然践踏!”有网友用如此激烈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

吕伯望也认为,尽管向电商征税已摆上议事日程,但如何解决弱势群体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好好把握细节。各个商品利润率不同,获利也不同,比如卖家1个月销售3万元的商品,只能赚取2000元的利润,还要依靠这笔钱养家,一旦再扣税,会将利润完全吃掉。最终遭殃的不仅是淘宝平台上的中小卖家,消费者也将“出血”为征税带来的涨价买单。

中消协律师邱宝昌也呼吁,指望网购永远不被收税是不可能的。为规范行业发展,相关部门应尽快明确税率和征收办法,但对中小经营者应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政策,以达到既规范网络交易又平衡各方利益的目的,特别是要考虑到其对青年人就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理财周刊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苏宁主动请求被征税用意是什么 中小卖家遭殃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6-14 08:25:00
过去几年中,对网店征税的传闻几度升温,又几度因舆论反对而搁浅。最近又传出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对电商征税的提案已被相关部委采纳,这是否意味着对网上购物全面征税的时代即将到来了呢?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