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上演抢地大战 谁来摁住“地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2013-06-07 08:40:00

一边是楼市调控政策依然紧锣密鼓,另一边则是各地地王频现,等不及地上演抢地大战。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表示:"地王频现,说明房地产市场将再次面临过热,甚至可以说已经过热。"

地王只是缩影

5月29日,北京福润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6亿元的价格,刷新今年上海总价地王的纪录。

5月22日,北京城建以总价11.5亿元,溢价率高达102%的价格竞得北京大兴一宗多功能用地;同日保利联合首开以总价12.82亿元、1.05万平方米公租房条件夺得大兴另一宗地块,溢价率为49%。

一天之后,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又分别以接近8亿元和24.6亿元的价格拍出两块住宅用地,在去除配建的保障性住房面积之后,两块土地的楼面价分别达到了每平方米2.4万元和3.5万元。

5月29日,北京福润天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46亿元的价格,刷新今年上海总价地王的纪录。火爆的土地市场让人自然联想到房价,更有媒体大胆预测,房价涨幅恐怕会超出人们的预期,即便是即将扩围的房产税也难以阻挡房价上涨的步伐。

以上只是目前土地市场的一个缩影,中原地产张大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土地市场是遍地开花。市场存在再次失控的风险。"

而在地王的背后,是土地价格飞涨。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前5月,全国4个一线城市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1411.8亿,相比2012年同期的314.4亿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350%。前5月的土地出让金已经接近2012年这4个一线城市的总土地出让金1962亿。

主要的13个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长春、南京、杭州、苏州、长沙)合计土地出让金高达3084.62亿,相比2012年同期的1364亿上涨幅度达到了126%。北京与上海的土地出让金均超过了500亿。5月份全国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已经有超过10宗高溢价地王成交,总成交额已经超过150亿。广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均出现了区域土地价格新高。

住宅价格普涨

事实上,尽管官方今年出台新政"国五条"已于3月底、4月初在各地方紧锣密鼓地"落地"执行,而且在北京、广州等房价涨幅较大的城市,还通过"限价"、"加强预售监管"等方式进一步收紧调控,但由于受市场流动性宽裕以及调控政策在一些城市不"落地"等因素影响,中国城市房价上涨的势头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指出:"尽管调控政策严厉,但中国房价连月来的普涨态势并未发生改变。"

中国指数研究院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180元/平方米,环比4月上涨0.81%,连续第12个月环比上涨。以北京为例,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5月北京新建住宅签约套数为7020套,环比下调15.2%,但当月北京新建住宅成交价格较上月上涨1.97%。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分析资料显示,在土地价格上涨、热点城市当前供应依然不足、货币政策预期放宽的大环境下,未来房价继续上涨的预期依然较强。与住宅市场成交受限不同,土地市场在5月继续升温,北京、上海、长沙等地频现"地王"或高溢价成交,促使住宅价格上涨预期继续释放;政策层面,有关房产税的争论和猜测继续存在,但本月并无新政出台,政策以稳为主;部分城市的新开楼盘尽管面临"限价"限制,但多数项目价格稳中有涨;宏观环境层面,投资、PMI等指标继续下滑,经济复苏势头乏力,货币政策维持相对宽松的预期继续存在。

已经过热了

张大伟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整体楼市在"国五条"落地力度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购房者、开发商对市场的判断再次出现明显的一致看涨现象。最近,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长沙、武汉等地地王频现,主要原因在于,开发商对于未来房价上涨的预期不断高涨,房地产量价齐升,再加上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另外,由于房地产销售形势好转,信贷资金宽裕,开发商资金充裕。

张大伟认为,各地国五条细则落地无力度,除北京一地执行落地了国五条细则政策外,其他所有城市的目前楼市政策与国五条出台前差别不大。导致整体市场依然在延续之前的高温热度;房企资金全面好转,拿地做多积极性高涨。10大标杆房企国内外融资额已经超过88亿元,较2012年平均水平上涨了160%。截至目前,2013年内,10大标杆房企融资额度也已经达到了380亿,不到半年时间接近2012年全年的413亿融资额。相比2012年下半年的融资额151.6亿上涨了150%。

另外,地方政府积极推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性依然非常大,上海、苏州等城市均有大规模的推地现象。房企拿地积极性高,对资金需求增加。2013年来,房企积极拿地,土地价格上涨,成交上涨使得房企竞争土地积极性大涨,土地溢价上升。

因此,整体来说,当下楼市量价均居于高位,而开发商的资金情况明显好于往年,在这种情况下调控楼市的难度明显加大。

那么,地王频现是否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将出现新一轮过热?张大伟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地王频现房价肯定会上涨,过热是肯定的,甚至可以说已经过热了。前一段时间调控的成果已经在逐步丧失了。

至于地王抢地后的投资意愿如何?张大伟指出,地王抢地,说明竞争激烈,对于市场的预期高涨,高价地只能卖得更好,如果不加调控的话,在涨价预期的影响下房价会更贵。但他同时强调:"这种上涨短期内会有,但就长期看与百姓收入和购买力肯定是不匹配的。"

而究竟是谁如此热衷拿地?富力地产集团联席董事长兼总裁张力坦言富力现在也在拿地,但是价格太高的不会拿。至于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地王诞生,身处房地产圈核心的张力给出了两大理由,热钱游资,供应稀少。

房产税救世主?

张大伟指出:"目前房价已处于高位,房产税有进一步调控的空间。"许多人寄希望于房产税能给中国房地产只涨不降的神话泼一盆冷水。不久前公布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国家发改委体改司副司长连启华就此表示,关于房产税,经过多年调查研究,正在考虑择机扩大试点范围,今年会有具体的动作。

《意见》虽未明确房产税试点的时间表,但市场普遍预期试点很可能在下半年扩围。出于试点顺利落地的考虑,房产税征收应该"向增量开刀"。一是对增量住房进行征税;二是在划定人均免征面积的基础上,对超出部分征税。

但在张大伟看来,房产税短期不会有什么效果,而且今年房产税试点的步骤也不会太剧烈,只会针对新增的或者增量住房征收(房产税)增加几个试点。张大伟认为,房产税只能是配合调控,不应寄予太多希望,把房产税当成"救世主"是不现实的,指望房产税对楼市调控实现毕其功于一役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投资投机,但实际效果还要在其他所有政策都在执行时才能产生明显效果。

"人们对房产税望眼欲穿,大多数是寄托于使房价下降的功能。然而,结果和期望或将产生偏离,房产税承载了太多本不应该承受的重量。"

对于重庆和上海的房产税试点,张大伟分析认为,从完全意义上讲,这两个版本不能叫做房产税,更多的是起到威慑的作用。两地比较而言,张大伟认为试点对重庆的效果会相对明显,条件也比上海成熟,重庆楼市没有经过太多炒作,上海毕竟还是需求太多,除非针对全部存量征收,只针对新购房不会挤压出存量泡沫。这和限购类似,是限制你的购买,之前的政策也有很多诡异的地方。

热钱不可小觑

另外,热钱涌入也是导致房价高企的另一推手。早在2010年初监管层就已注意到境外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潜在的风险。从历史上看,2009年底到2010年一季度,国内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当时美元套利交易升温很快,境外资本流入国内显著增加,许多拍出"地王"价的公司都具有外资背景。

2009年在上海千万豪宅的购买者中,拥有上海户籍的仅占10%,而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则分别占23%和16%。

随着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房地产市场风险亦凸显。张大伟认为,套利热钱赖以维持的基础非常脆弱,一旦汇率、利率水平以及宏观经济走势发生变化,国土、建设等主管部门加强规范化管理,资金流向极有可能发生大规模、快速逆转,从而对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产生巨大冲击。

张大伟表示,虽不能确切统计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热钱数量,但有很多片面的数据能够解释这件事情。据统计2013年标杆房企的海外融资量明显超过了以前,从年初到现在已经达到了300多个亿,去年全年也就400个亿。"这些不一定全都是热钱,但也能够看出整个海外资本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流入意愿,这样看来,海外热钱的量在最近应该很大量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而且,据有关专家调查发现,一季度热钱流进的依旧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热钱依旧对从房地产投机中获利有信心。因此,房价持续上涨的房地产领域对热钱来讲是个不小的诱惑,不得不对此提高警惕。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全国各地上演抢地大战 谁来摁住“地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3-06-07 08:40:00
一边是楼市调控政策依然紧锣密鼓,另一边则是各地地王频现,等不及地上演抢地大战。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表示:"地王频现,说明房地产市场将再次面临过热,甚至可以说已经过热。"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