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应大放量 新兴区域或成未来置业新生代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5-28 16:05:00

近期在全国楼价一片上升的情况下,温州楼市两个月连跌,引起了关注,温州再次成为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一轮接一轮的严厉调控下,一阵接一阵的金融风波猛烈冲击下,温州楼市交易量下滑,房价已呈现出完全“伤不起”的疲态。曾经在温州璀璨一时的改善型户型早已是明日黄花。

小户型、低总价,高品质,高配套等等与刚性需求相关的关键词被房开商翻来覆去地搭配,以期组合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来。没有意外,过去的一年中,市场的刚需力量支撑起了温州楼市半边天。也让很多开发商度过了房地产市场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在历经国五条、国八条、新国五条的连番洗礼,几经历练的开发商步伐更加沉稳,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更加理性。

土地供应扩大 土地市场走低

根据新“国五条”要求,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炉,今年市区拟供应住宅用地17宗,922亩,商服用地57宗,3033亩。

占地93亩的七都03-C-16地块,占地111亩的龙湾瑶溪南D-4地块,占地148亩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B601-a地块,占地102亩的茶山街道霞岙村E22地块和占地61亩的黄屿A10、A39等规模地块都进入了今年的出让计划中。其中,龙湾中心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温州生态园占供地规模的前三位,分别为402亩、212.13亩和163.29亩。

据统计,1~4月份,温州市区共供应商品房建设用地1500亩,成功出让了1243.16亩,其中住宅(含商住)供应了563.36亩,成功出让了395.5亩,还有167.85亩住宅用地在挂牌出让中,部分地块已有意向公司在商讨。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向洋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温州市区年平均出让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仅为417.117亩,今年虽然提出了千亩的出让计划,但从目前的出让情况看来,计划完成得相对顺利。

在土地出让价格走低的背景下,部分楼盘销售情况较好,开发商资金回笼加快,开发商拿地意愿增强,特别是“预申请”制度的实施,加快了土地出让速度,而这一进程在新“国五条”政策落地前后,加速明显。

调控压力依旧 房开商拿地行动谨慎

冷市拿地,是很多开发商平衡投资成本的不二法宝,但在土地供应量大幅上升,地价水平下滑的情况下,开发商拿地也越来越谨慎和理性。“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好,在全国市场普涨的情况下,温州已经连续跌了两个月,未来市场情况并不明朗,即便是地价很低,还是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与区域市场的氛围。”日前温州某开发商因为价格原因放弃了一块盯了半年左右的地块。

好望角房产营销机构副总经理陈德赚表示,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迫于银行信贷压力以及楼市调控政策压力,资金链不充实,只有在地块性价比合适的时候才会出手拿地。“而且现在市场供应量大,选择余地也多。”

据一大型开发商负责人表示,市场走冷,今后一段时间,开发商在土地开发上会更谨慎,开发商必须加快销售节奏,来减少自己的存量,回笼资金。“对于房企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拿地都可以,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土地。我们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拿地机会,不排除适当的时候出手。”

供应结构调整 楼市格局被打破

据分析,近期温州市区土地供应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4000多亩的供地计划中,市区主要的供应量为商服用地,共为3033亩。供应的主力都集中在瓯海中心区、龙湾中心区及滨海园区等新兴板块。

城市框架拉伸和快速交通路网建设,增加了各大板块的土地储备和放量能力,也让温州楼市的供需矛盾极大舒缓。

朗兆房产营销机构董事长叶维坚表示,4月温州市土地成交了19宗,成交率达83%,全国一线地产公司如绿地、德信等纷纷来温州勾地,一改政府被动的局面;二级新房市场风起云涌,外滩首府、时代滨江、国际华府等售楼处开放都云集了上千意向客户,其中不乏改善型需求客户群体。一切迹象表明,温州楼市在转型后,将迎来供需两旺的状态。

三角洲房产营销公司总经理陈好表示,土地偏远化换来的是地价的走低,更支撑着温州城区房价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持续“领跌全国”。对比主城区,环比下降的数字将使温州成为全国最没有房价调控压力的城市。

未来温州的地产格局、开发理念、利润率预期、开发周期和品质营造都将被打破,外埠品牌企业和本土资金联合、国内大资金的进入和远郊大盘开发的造城运动将成为温州楼市的新看点。而各区政府对区域板块土地的合理出让节奏把控,成为调节房价和地价的核心因素。

近期在全国楼价一片上升的情况下,温州楼市两个月连跌,引起了关注,温州再次成为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一轮接一轮的严厉调控下,一阵接一阵的金融风波猛烈冲击下,温州楼市交易量下滑,房价已呈现出完全“伤不起”的疲态。曾经在温州璀璨一时的改善型户型早已是明日黄花。

小户型、低总价,高品质,高配套等等与刚性需求相关的关键词被房开商翻来覆去地搭配,以期组合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来。没有意外,过去的一年中,市场的刚需力量支撑起了温州楼市半边天。也让很多房开商度过了房地产市场有史以来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

在历经国五条、国八条、新国五条的连番洗礼,几经历练的开发商步伐更加沉稳,在土地市场上的表现更加理性。

土地供应扩大 土地市场走低

根据新“国五条”要求,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在此背景下2013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出炉,今年市区拟供应住宅用地17宗,922亩,商服用地57宗,3033亩。

占地93亩的七都03-C-16地块,占地111亩的龙湾瑶溪南D-4地块,占地148亩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B601-a地块,占地102亩的茶山街道霞岙村E22地块和占地61亩的黄屿A10、A39等规模地块都进入了今年的出让计划中。其中,龙湾中心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温州生态园占供地规模的前三位,分别为402亩、212.13亩和163.29亩。

据统计,1~4月份,温州市区共供应商品房建设用地1500亩,成功出让了1243.16亩,其中住宅(含商住)供应了563.36亩,成功出让了395.5亩,还有167.85亩住宅用地在挂牌出让中,部分地块已有意向公司在商讨。

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研究员向洋表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温州市区年平均出让商品房住宅建设用地仅为417.117亩,今年虽然提出了千亩的出让计划,但从目前的出让情况看来,计划完成得相对顺利。

在土地出让价格走低的背景下,部分楼盘销售情况较好,开发商资金回笼加快,开发商拿地意愿增强,特别是“预申请”制度的实施,加快了土地出让速度,而这一进程在新“国五条”政策落地前后,加速明显。

调控压力依旧 房开商拿地行动谨慎

冷市拿地,是很多开发商平衡投资成本的不二法宝,但在土地供应量大幅上升,地价水平下滑的情况下,开发商拿地也越来越谨慎和理性。“现在市场大环境不好,在全国市场普涨的情况下,温州已经连续跌了两个月,未来市场情况并不明朗,即便是地价很低,还是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与区域市场的氛围。”日前温州某房开商因为价格原因放弃了一块盯了半年左右的地块。

好望角房产营销机构副总经理陈德赚表示,对于大多数房企而言,迫于银行信贷压力以及楼市调控政策压力,资金链不充实,只有在地块性价比合适的时候才会出手拿地。“而且现在市场供应量大,选择余地也多。”

据一大型房开商负责人表示,市场走冷,今后一段时间,开发商在土地开发上会更谨慎,开发商必须加快销售节奏,来减少自己的存量,回笼资金。“对于房企来说,无论什么时候拿地都可以,关键是要有合适的土地。我们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拿地机会,不排除适当的时候出手。”

供应结构调整 楼市格局被打破

据分析,近期温州市区土地供应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4000多亩的供地计划中,市区主要的供应量为商服用地,共为3033亩。供应的主力都集中在瓯海中心区、龙湾中心区及滨海园区等新兴板块。

城市框架拉伸和快速交通路网建设,增加了各大板块的土地储备和放量能力,也让温州楼市的供需矛盾极大舒缓。

朗兆房产营销机构董事长叶维坚表示,4月温州市土地成交了19宗,成交率达83%,全国一线地产公司如绿地、德信等纷纷来温州勾地,一改政府被动的局面;二级新房市场风起云涌,外滩首府、时代滨江、国际华府等售楼处开放都云集了上千意向客户,其中不乏改善型需求客户群体。一切迹象表明,温州楼市在转型后,将迎来供需两旺的状态,

三角洲房产营销公司总经理陈好表示,土地偏远化换来的是地价的走低,更支撑着温州城区房价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持续“领跌全国”。对比主城区,环比下降的数字将使温州成为全国最没有房价调控压力的城市。

未来温州的地产格局、开发理念、利润率预期、开发周期和品质营造都将被打破,外埠品牌企业和本土资金联合、国内大资金的进入和远郊大盘开发的造城运动将成为温州楼市的新看点。而各区政府对区域板块土地的合理出让节奏把控,成为调节房价和地价的核心因素。(温州晚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土地供应大放量 新兴区域或成未来置业新生代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5-28 16:05:00
近期在全国楼价一片上升的情况下,温州楼市两个月连跌,引起了关注,温州再次成为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