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房价又涨了一大截。让政策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是,本为遏制房价上涨的“新国五条”竟然这么快成了“空调”。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这个迹象早在2011年的时候就出现了。当时严厉的“三限”政策,上游银行卡住资金源头、下游限购限贷资金不能回笼,彻底掐住了开发商的脖子——当时,气都喘不上来的开发商,能不开工的项目都拖着不开工,能卖出去的房子都卖了。就这样,2013年供应断档,注定了房价的上涨。
但知道原因并不能代表什么,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知道房价有没有涨远比知道为什么涨重要——反正,房价涨了都是你们这些没有流着“道德血液”的开发商的罪过,毕竟我们已经想尽办法。所以,顺理成章,“新国五条”失效后,政策制定者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寻找下一个“国×条”,还美其名曰“政策储备”。
在诸多可能的政策中,呼声最高的是房产税,而且,坊间关于房产税试点扩围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失。在支持人士看来,作为持有税,房产税能够有效地改善房子贫富不均的状况,这不仅符合调控一贯的“去投资化”诉求,而且如果政策足够合理的话,确实可以以较高的持有成本,逼迫“房姐”、“房叔”抛出房产,从而增加市场的供应量,最终平抑房价。
从理论上看,这是一个可以行得通的办法,但事实上,这又是一盘很大的棋,想要有所成就——也就是说降房价,并不是那么简单。
首先,房产税政策制定并不容易,无论是计税办法还是征收税率,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题。税率太低,并无太大意义,上海和重庆便是明证;税率太高,既不合理也超出了税收本身的意义。而且,从本质上看,房产税最终还是增加了房价的成本,如果供需结构不平衡,依然会被转嫁。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