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高房价成多数人心中痛 持续上涨成共识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5-22 07:48:00

刘戈:大家对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达成了共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大家由原来有分歧对于房价的预期,现在达成了共识,买房者达成了共识,就是说在大城市,尤其大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价要涨这是不用怀疑的。同时开发商也达成了共识,以前还在犹豫。最近在北京的通州,两块地,拍溢价达到了百分之230,那么楼面价已经比旁边正在售的房子出售价已经高了,也就是说面粉的价格已经高于面包。原来大家还有分歧,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控,经过各种表态之后,大家反倒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最低预期由原来有分歧的预期现在变成一个有共识的预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房价肯定还会持续的涨。而且越是一线城市涨的越多,对于二、三、四线可能存在的泡沫,大家有一定的警醒。对于那些北上广这些所谓一线城市来说,它房价上涨的趋势大家达成了共识。

霍德明:货币的增加使得大家真的有钱了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20%其实按二手房的交易还不是新房,我特别要讲的是2010年的4月份到2012年差不多五月份的时候,这段时间房价基本上持平的,交易量也不是很大,不过房价基本没涨。为什么从去年五月份到今年的五月份达成一个共识了?这个共识很有意思。开发商也认为,房价应该可以往上涨,而且消费者买房的人还有共识,大家都认为房价也要涨。我觉得加一点宏观的因素,从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看看数字上货币的增量的确是有明显幅度的增加,而且我们一般讲一般投资,一个就是所谓的基础建设的投资,第二个是房地产投资,原来工商企业投资。在这十二个月里,基础建设这一块,国家还稍微有点压下去了。当然对于房地产这一块,原来就有国十条已经压在那了,但是正好由于货币的增加使得大家真的有钱了,过去这段时间房子都没涨,正好碰到这个时间点,过去12个月里酝酿着,70个大中城市每个月涨一点,这就是酝酿,原来纯粹就是空想产生这个预期,现在变成一个实现的预期。

调控严格是刚刚开始的,记不记得2010年国十条出台的时候,大家还观望一下,过了半年以后发现来真的了,所以我们不能期望着今天的政策宣布以后,就一定会有这么一个结果,因为老百姓和开发商都会看你这个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

尹中立:少数人的购买力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房价)上涨的压力应该说从长期的因素来看,主要是在于两个制度性的缺陷,简单说,少数人非常有钱。他们的购买力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另外一个制度缺陷是土地制度的缺陷,如果这两项制度不做根本性改变,中国房价上涨的动力就会一直存在。

刘戈: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土地的增值有一块巨大的利润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有媒体报道,房地产商每赚一块钱,他们要交给国家的税相当于是1.02元,也就是比挣的还多,它这个数字你一看觉得的确是挺高,但是我们再去看同类其他企业到底是怎么样的,A股整个的上市公司2012年的利润是19544亿元,那么它的实际缴税22233亿元,那么拿这个数字一算,A股上市公司平均它的净利润和它的交的税收的比例是1比1.12。也就是说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所交的税,比起平均的税还要低。所以房地产公司说自己交税多,我觉得是无力的,而且还有比如说地价的增值税,实际上很多地方政府是以某种原因,比如说按照1%、2%的税率在交,这些上市公司并没有去交这样一些税,所以用房地产公司的税多来解释房价,我觉得这是不通的。

最近某著名开发商拿房价和女人的衣服作比较,也就是说你们的衣服那么小的面积,为什么也可以卖那么贵,我房子为什么不能卖这么贵?其实是强词夺理,因为这完全不可以用来一起比的,消费品和投资品怎么能这么比?其实这就是一定要说房价的原因和开发商没关系,是由于政府收的税费太多。所以导致这样一个原因。其实虽然地方政府对于房地产这一块是有依赖的,但是房地产开发商利用土地的增值有一块巨大的利润,那么这一个利润并没有体现在他们的报表里,那么也同时变成整个房价推高的原因,这一点不能否定。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视:高房价成多数人心中痛 持续上涨成共识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5-22 07:48:00
虽然楼市调控政策不断的加码,但是房价却没有停止上涨的脚步,走高的楼市如何才能降温?楼市深度博弈。十年来的每一次房地产调控,每一次都报复性上涨。稳房价,难点到底在哪里?节节高涨的房价成为多数人心中的痛。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