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房奴将翻身得解放 新一代房奴“人在囧途”

来源:扬子晚报 2013-05-15 10:05:00

上世纪末,国家开始大面积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南京迎来了住房贷款的新时代。由于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因此10余年过去,首批房奴即将还清贷款,翻身得解放,其中绝大多数享受到了资产爆炸式增长带来的财富,是“最幸福的房奴”。

说还十五年实际只还了四五年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银行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随着南京房价节节攀高,人们开始背上房贷,“房奴”一词也在2006年逐渐流行开来。

1997-2003年,南京房地产市场刚起步,房价不高,城中也只有3000元/㎡左右,但对于那个时代的购房者来说,大家都对贷款买房心有畏惧,只有亲戚朋友都实在凑不出钱没办法了才会去贷,而贷款之后又多因舍不得多还利息,不少人咬咬牙,在紧巴巴的一段“艰苦岁月”后提前还上了贷款,虽然首批“房奴”贷款合同上申请的年限都在15年以上,但是实际上平均还清贷款的年限在4.5年-5年。

第一批“房奴”承受了“吃螃蟹”的焦虑,扛过了既还房贷又要养家的苦日子,时代也反馈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不但以较小的成本拥有了居所,而且随着这十多年南京房价的快速上涨,当年的房产往往已经增值了几倍甚至更多,当初的一些“房奴”一不留神已积累了巨额财富,资产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现如今,首批“房奴”们纷纷后悔当年怎么没多买几套,但这样的好机会显然不会再有了。有业内人士戏称,首批房奴的幸运难以复制,房奴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葛扬认为,房子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孤立地看。首批房奴财富的增值,除了有投资的收益,也有市场改革的收益,而这个时代性的因素,是不可复制的。

几代房奴境遇各不同有人欢喜有人愁

同为房奴,境遇也是各不相同。2004-2006年,南京房价上涨加速,有人开始意识到买房子除了居住之外,还能带来远超工资的巨额收入,房地产业由此进入了投资时代。尤其是进入2006年,虽然南京市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控措施,调整供求关系,但依然挡不住房价上涨的趋势。

2007-2009年,南京楼市发起高烧,房价飞速上涨,甚至有楼盘出现了两小时单价上涨1200元的“奇迹”,为此,政府出台了加息、提首付、一房一价等一系列措施为楼市降温,这一时期的房奴也明显感受到了房贷对生活质量的冲击。

但无论如何,回头看的话,在这些年尤其是在2007年房价暴涨前买房的房奴,依然享受到了房价上涨的福利。

新房奴负担重但也有幸福的一面

对于眼下80后、90后房奴来说,所谓“翻身得解放”的首批房奴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房奴,因为首批房奴当时大多贷款5-15万,基本上5年内就能还清,而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讲,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房贷,20-30年的还款期限,负担远非当年可比。

好在2010-2012年,南京楼市迎来了“史上最严厉的调控”,在限购、限贷的打击下,楼市成交下降,楼市高烧终于降了一些。但贷款利息仍比调控前高,高房价和贷款压力,已经让当房奴的门槛愈来愈高。

不过葛扬认为,新房奴的首付一般都有父母支持,这是当初老房奴所不具备的。而且现在的工资收入也在增加,再加上随着房地产的发展,现在商品房的质量以及舒适度等各方面也比之前高了很多,所以新房奴也有其“幸福”的一面。但结合通货膨胀等因素总体来看,新房奴较之首批房奴,压力还是增大了。

南林大社会工作系主任孟祥远也认为,过去10年,买房作为居所,另一方面也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手段之一,是保值和增值的一个渠道,但现在想通过投资房产短期获得较大盈利,显然已不太可能了。对于当今的工薪阶层来讲,工资虽然高了,可工资的涨幅赶不上房价的涨幅,新一代房奴确实压力比较大。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首批房奴将翻身得解放 新一代房奴“人在囧途”
来源:扬子晚报2013-05-15 10:05:00
上世纪末,国家开始大面积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同时商业银行也开始对居民住房贷款“开闸”办理,南京迎来了住房贷款的新时代。由于当时的住房贷款期限基本以10到15年居多,因此10余年过去,首批房奴即将还清贷款,翻身得解放,其中绝大多数享受到了资产爆炸式增长带来的财富,是“最幸福的房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