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楼市调控的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新一轮调整。中新网房产频道梳理发现,随着调控政策的不断细化,不少房企已经或正在调整和完善产品结构,保利、招商、华远等房企纷纷加大商业地产项目的投入。为此,业内人士认为,在楼市调控不断发力的情况下,住宅开发企业仍然会被动、盲动转型到商业地产,部分城市出现了商业地产泡沫化倾向。
楼市调控持续发力 多房企加速商业地产转型
据悉,在楼市调控背景下,伴随着住宅市场的新一轮调整,保利、招商、华远等房企纷纷增加商业项目的投入。因为没有楼市限购、限贷、限价政策的束缚,商业地产再次成为地产商转型的目标。
全球购物中心开发量达历史高位 中国占“半壁江山”
世邦魏理仕(CBRE)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达32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达历史最高水平。购物中心开发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中国在建购物中心面积以1680万平方米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其中,中国七个城市位列全球十大最活跃购物中心开发市场,其中成都约290万平方米,天津约210万平方米,紧随其后的沈阳、重庆、武汉、广州和杭州,这些城市都将在未来三年交付达10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
商业地产“变数很大” 进新场“如同赌博”
这一轮起始于2011年的“商业地产热”,发展至今,已是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在住宅限购政策日益加码的背景下,商业地产似乎成为了政策的“避风港”。
然而,“避风港”并非风平浪静,更不等同于赚钱。兰德咨询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上市房企的商业地产持有性物业租金收入,一般占其年度营业总收入的3%~5%,高的达到7%。而相对于持有性物业资产,租金收入仅占1.5%左右,而经营利润则大都为负,特别是开业不久、正处于培育期的商业,八成以上亏损。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