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的养成 从资产配置开始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4-27 14:33:00

据《现代快报》报道,中国在未来十年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国际热钱将如影随形,我们要习惯投资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更要习惯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的资产品价格无论房产、股票还是矿产,会有一个缓慢回落的周期。不仅仅因为资金的流向发生变化,还因为此前估价过高、资产池做得太大。

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爆发,是投资需求与刚性需求交替过程中的回光返照。未来汇率国际化、债券、资产证券化将成为热点。

——叶檀 著名财经评论人

动态配置:减持房产,增持信托

读者档案

吴先生

■理财经验:30多年

■资产规模:约1500万元

■主要投资渠道:实业、房产、信托

“我在投资上算是保守的,”今年已经60岁、在投资道路上走了30多年的吴先生(化名)这样评价自己的投资理念。

从上世纪80年代投资国债到90年代投资股票,他一直走在投资前沿,吴先生表示自己的投资都是跟着兴趣走。

“1993年的时候,我做一级市场。当时提着现金全国买股票认购证,100个号码里面抽签只有一两个号码能买到股票,”回顾起那个投资股票狂热的年代,吴先生不免有些怀念。虽然在情况最差的时候,他的资产曾经亏得只剩下不到1/4,但这也使他后来对股票的配置更加谨慎。

谈到自己目前的资产配置,吴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少量的资金在股市之外,他目前有500万~600万元投资于实业,500万~600万元是房产,此外还有300万~500万元用于信托。

“实业投资进入瓶颈,”吴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之后,他不再往工厂里面投资,目前工厂营收基本持平,他寄希望于3年内市场出现新的转机。

房产曾经是吴先生的“福音”。1999年,他买了套房想改善居住品质;后来为了投资实业,在2000年卖出。“一转手就赚了10%”,这使他开始越来越关注房地产投资。

2007-2009年的楼市,他一口气入手了6套房产,实现完美抄底。谈到投资房产的经验,他直言价格为王,当发现房产明显低于周边价格和市场前期价格时,他就快速出手。

2010年年底,吴先生出售了3套房产,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实现了翻番。虽然收益颇丰,他却认为这个市场非常不正常。吴先生分析,目前国家政策并不利于房地产投资;而随着城镇人口的饱和,到2017年左右,房产的收益可能将大不如前。

所以,他也把相当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了信托,每年9%~10%左右的收益。“选择品牌信托公司,还有抵押物可以立马变现的信托,”吴先生总结到,只要选对项目,信托投资的风险并不大。

“现在投资主要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工厂分红,每年几十万的信托收入,以及已经翻了一倍有余的房产做后盾,吴先生对现状很满意。现代快报记者 杜磊

静待机会:近期外汇与远期黄金

读者档案

杨先生

■理财经验:20多年

■资产规模:1000万元出头

■主要投资渠道:国债、信托、货币基金

当一身朴素着装的杨先生(化名)出现在我们面前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手头握有800万现金流的资深投资客。

20年多前下岗至今,他没有过稳定的职业,一直以理财为生。从下岗初期帮高校刻钢板,到通过炒国债赚得第一桶金;初入大户室的时候,杨先生还是股市新人,难免磕磕碰碰,如今已是顺风顺水、身价过千万——杨先生说他20多年的投资经验总结成一个词就是:谨慎。

“我不怕风险,风险是可以管控的!”杨先生说。在老百姓还不敢持有国债的1987年,杨先生通过收购国债,转手就能赚取20%差价;1991年,他以5万元资本进入股市,前五年好比坐电梯,上上下下,大起大落;“直到2001年之后,我才琢磨出资产配置是怎么回事儿。”

“今年,你会卖出房产吗?”记者提问。“不会,我手上的房产回报稳定。”杨先生回答。

“那你会买入房产吗?”记者又问。“会,但我不会买新房。”杨先生回答。

杨先生手头有三套房产,时值约为480万元。平均每年的出租收益超过6%,相当稳定。“我挑房子还是蛮苛刻的。既要在商业中心,又要是学区房、二手房。”

除了房产之外,杨先生拥有近800万元的现金流,当前的主要投资渠道分别是国债、信托和货币基金。“国债,我买电子的,有利息。信托,我只做单一项目的,而且要详细考察。货币基金,因为是T+1模式,其实是一块机动资金,随时用来捕捉好机会。”他称之为骑马找马,随时准备把这部分资金用于新的项目。

未来,杨先生看好两个投资机会。近期是外汇,远期是黄金。由于预计人民币有贬值可能,所以他认为当前可买入美元和澳元。至于愈演愈烈的黄金抄底热,他不会盲目跟风,“黄金价格我可以看到180-220元/g。但到达这个点位,估计会有三年时间。”

然而即使身价已经达到千万,成为了塔尖人群,杨先生仍然处于焦虑的状态。

“为什么焦虑,因为我还没有达到‘财务自由’这个终极理想!”杨先生表示。

现代快报记者 杜磊

知足常乐:商铺投资客收租快乐

读者档案

李先生

■理财经验:13年

■资产规模:700万余元

■主要投资渠道:商铺、基金

今年49岁的李先生相对集中的投资期在2000-2007年,尤其在2000、2006年,他先后在黑龙江路、福建路、桥北购置了4套商铺:“主要得益于此前在外资公司的收入较高,2000年的时候,一年就能赚到10多万。当时也买过信托,但感觉最赚钱的还是黑龙江路和福建路的两套商铺。”

据李先生介绍,他名下的4套商铺都是一楼的临街商铺,面积都不大,其中黑龙江路和福建路的两套商铺分别为60、70多平米,桥北的两套商铺的面积则40、80平米:“其中市区的两套商铺是2000年买的,总价差不多都是30多万;桥北的两套则是在2006年买的,单价7000多元。”李先生表示,“现在应该远不止这个价格了吧。”记者粗略算下来,李先生4套商铺的买入价不超过150万,而目前这四套商铺的总价至少在600万以上。李先生也告诉记者,现在每年的租金收入有30多万。

然而,在商铺投资上非常成功的李先生却有着失败的基金投资经历。2007年李先生投入了80多万买了两只基金,至今仍然亏损40多万,“从我个人的投资经历来看,我觉得投资产品的选择太重要了,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如果有一定闲钱,最好还是购置保值增值能力更强的房产,股票、基金不建议购买。”

在交流中记者发现,李先生其实是一个个性鲜明的投资客,从40岁开始,李先生就不再去任何公司上班,而成为了一个职业投资客:“我前段时间看到媒体上提到什么富裕阶层的标准是闲置资金100万以上、固定资产600万以上,我勉强满足这一标准了吧。我属于那种知足常乐的人。同样为了赚钱,我有一个亲戚开了一家公司,虽然自己当老板,雇佣了10个人,但她的生活状态和近两年的实际收益其实还不如我。”李先生笑言。

迈入富裕阶层的李先生最近开始考虑换房的事情,虽然名下商铺资产数百万,但李先生目前却仅有一套位于福建路附近的60多平米住宅,“我是37岁才结婚的,虽然现在孩子的年纪还不大,但我最近也开始想改善一下居住环境。”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千万富翁的养成 从资产配置开始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4-27 14:33:00
中国在未来十年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国际热钱将如影随形,我们要习惯投资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更要习惯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中国的资产品价格无论房产、股票还是矿产,会有一个缓慢回落的周期。不仅仅因为资金的流向发生变化,还因为此前估价过高、资产池做得太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