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本培元”重在房产调控 政策框架亟待大调整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4-24 10:37:00

国家发展到今天,成绩很大,可民众的不满情绪却很强烈。这种不满从哪里来?笔者以为,主要来自经济领域,其中尤以失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为甚。因此,新一届政府要想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就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问题,就有必要对现行的政策框架作出重大调整。可是,从目前来判断,却似乎看不到这个苗头。

政策的思路仍然放在房价的调控上,既怕涨又怕跌;为此,从限购到价格的管制,不惜动用一切手段。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减弱,而最高决策层却宣布,这是有意调控的结果。这个表态传达了一个信息,即新一届政府打算首先对经济好好地调理一下。这个当然很好,可以说几乎切中要害。问题是,怎样进行调理呢?这时,我们发现,一些显著的偏差似乎正在发生。

首先,改革并不是各部门自行其是,改革的力度和效果也不能简单地以取消审批权项目的数量来衡量。“顶层设计”喊了多年,难道这是民间舆论在呼吁加强中央集权和专断吗?当然不是。这个词的意思是说,综合管理者要承担起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改革工程的总策划在最高决策层面,而不在职能部门这一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政策的执行,而且,许多改革措施其实就是针对行政职能部门本身的。让职能部门主动提出改革自身的方案,岂不是缘木求鱼?

以房地产政策为例。国土部与住建部都是政策执行部门,主要由技术性官员组成,而这两个部却要硬着头皮去制订关于房地产的“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这是不合常理的。现在许多人怀念体改委的时代,就是因为,当年的体改委实际上是最高层的一个智囊机构,它与各种改革举措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因而它是生气勃勃的。

在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的日程表上,房市与股市应当首先拿来作为“培元固本”的突破口。思想认识问题仍然需要解决。张五常先生曾经表达过一种非常罕见的观点,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于决策层的影响很大,即:“社会财富愈高对经济愈有利——楼价愈高也如是——它反映着国家的经济增长有看头。”这种观点在经济学文献中非常罕见。笔者就此进行了思考。我认为,这种观点具有重商主义的味道,即它把货币视作财富。古典学派正是以批判这种观点来起家的。

古典学派认为,衡量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是看它生产对人们具有实际用处的货品的能力。一物的价值,在于它的有用性,货币只是在真实因素之间起中介作用。以房屋为例,房屋的意义在于其居住功能,人们从一间房屋的实际功用中享受其价值,而无论它值多少钱。房屋的货币价值增加了,人们从中得到的实际享受并不会增加。经济学家们大都同意,在这一争论中,真理在古典学派一边。张五常的观点给人一种印象,即资产价值似乎不仅是实体经济的反映,而且,高的资产价值还对实体经济具有积极作用。这种观点不符合常识。高资产价值总是引起学者们的不安;可以认为,学者们的主流意见恰恰是与此相反的。在实践上,这必然导致政策制订者误以为高房价有利于经济本身,以致把维护某个房价水平作为调控目标。

经济的福利在于所生产的商品及其数量,因此,当进行国民收入统计时,其目标就是统计本年所生产的商品及其数量,包括本年所建造的房屋数量。为此必须把价格因素排除在外。为了把价格的影响减到最低程度,这才使用了固定价格法、通货膨胀率调整法等方法。这就是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笔者讲这么多,要告诉各位读者的是,衡量一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成就,就是看该国在一年中造了多少房子(当然也包括房屋的质量如何)。如果一国的房价下跌了,而房屋数量增多了,本部门所生产的国民收入一定是增长的,而不是下降的。

具体到我国来说。笔者认为,我国的管理层似乎一直不大明白这个道理。增加土地与房屋数量供应的方法,房价将会下跌,而经济增长数字将会增大,所以,这绝不是一种衰退,而是一种繁荣。繁荣不是潜在的,而是立即就会表现在数据上。反之,既要压制价格,又要压制数量,这就是在搞死经济。

再以城市化为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城市土地的供应,国家一家独大。国家控制着这个水龙头,防止城市里的活水自由地流淌到神州大地。城市中摩天大楼的高度与水龙头的松紧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当然具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如果这个水龙头早晚要拆除掉,则大城市现有的高层建筑就是一种浪费。这里所追求的只是高度,而不是数量。现代化的建筑活动集中在现有的城市中,而它的总面积实际上只占国土总面积不到1%;这就是说,99%的国土上缺乏现代化的建筑活动,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这种割裂局面还要持续到几时呢?如果这些广大地区早晚都要与城市生活相融合的话,那么,此时还不开闸放水,更待何时呢?

国际热钱曾经在我国汹涌多年,目前仍呈可观之势。许多人都提出过及时利用热钱的问题。可是,管理层只是把热钱视作洪水猛兽,对之限制加防范。如果开闸放水,让国际资金深入广阔的城郊、市镇和乡村,各地就会飞速进步。我们正在坐失这样的良机。管理层目前忙于一边防范热钱,一边自行举债搞基建,一边限制着钢铁、水泥的产量,真是忙得不亦乐乎。钢铁、水泥与建筑材料的产量好不容易都搞上去了,不趁此机会把现代化的建筑活动向村镇地区铺开,难道要等到经济动力萎缩与热钱撤退之后,再去国外招商引资吗?

各级政府都在搞“城市化规划”。笔者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某个村已被初步确定为城市化试点,其办法是,利用上级拨付的试点资金,造18层大楼,让村民放弃土地,集中居住,然后再给种粮大户打工。类似的荒唐主意,已经可以挑战“土法炼钢”的典故了。交了学费也就罢了,怕的是,正好给那些企图剥夺(而不是购买)农民土地与房屋的邪恶势力提供了漂亮的借口。

凡是政府直接统制的行业,都搞得一团糟,房地产业是典型的例子。政府的特性一定是制造短缺。城市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放开农村土地与房屋市场,使之自由交易(当然需要辅之以一定的管理);应当为此积极而紧迫地工作。如果不抓住房市与股市等要害问题,何谈“培元固本”?改革恐怕仍旧不过是“喊破嗓子”而已。(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固本培元”重在房产调控 政策框架亟待大调整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4-24 10:37:00
新一届政府要想满足人民的新期待,就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问题,就有必要对现行的政策框架作出重大调整。可是,从目前来判断,却似乎看不到这个苗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