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四成人愿迁入更大城市

来源:红网 2013-04-23 10:34:00

中国的城市化路径是“城镇化”,它试图让农民们成为小城镇居民,以实现在增加城镇人口比例的同时又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目的。从某个角度看,这可视为治疗“城市病”的顶层设计。

过去的数年里,城镇化一直遭受户籍制度的掣肘。新一届中央政府力推城镇化,户籍改革的新框架也逐渐清晰——先开放中小城镇落户限制,再推向中大城市,同时逐步将户口与福利剥离。户籍改革迎来契机,这正是本报“城市病”系列民调关注户口的理由。

本次调查由潇湘晨报和大湘网联合推出。调查结果显示,“城市户口比农村户口好”已经成为过去式,不同的人群对户口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诉求。

农村户籍人员对落户进城态度犹豫

“如果有向比你户籍所在地更大的城市落户的机会,你会怎么选择?”

在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郭亮看来,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他读中学时的上世纪90年代,答案肯定是整齐划一的一个字:“迁”。

而在20年后的今天,国人对待户口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

调查显示,来自中小城市受访者中的近五成,仍然向往落户更大的城市。“子女能获得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是对18-30岁组最具吸引力的因素。至于40岁以上组别,他们最看重的是“福利更多”。

户籍在农村的受访者,态度则模糊得多。交叉分析显示,18-40岁年龄段者,仅三成明确表示,若有机会愿意落户城市,近四成受访者选择了态度模糊的“看情况”;40岁以上组别中,要“看情况”者更是占了六成。

在郭亮看来,农民落户进城的愿望在逐渐降低。背后的原因,除了城市户口附带的“特权”越来越少,也跟土地越来越值钱不无关系。

按现行法律,一个农民如果户口迁出,那么他不再是村集体成员,也不能再享受耕地承包权等权利。尽管国务院曾发文,禁止强行剥夺落户入城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但“土地换户口”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农民们往往会在“交出土地”与“领取那点社保”之间举棋不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0年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无论哪个年龄组的农村户籍人口,如进城定居,极少愿意放弃承包地。16-25岁组希望保留承包地的比重达到89.6%,26-30岁组的比重达到90.3%。

“低学历、低收入、高年龄”农民,是郭亮眼中很不愿意落户入城的群体,“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农村可以就近获取资源,如种菜、养鸡,入城之后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优势,生活成本马上攀高,会陷入无以谋生的境地。”

城郊户籍受访者无一人愿落户进城

对城镇户口最不感冒的,当属户籍在城郊者。

本次调查中,这类群体无一人愿落户入城。得票率最高的理由是,担心“福利不会更多甚至减少”。

“城市郊区,尤其是一些富裕地区城郊的农民,所能享受的集体福利,往往比城市居民还高。一旦户口迁出,就意味着不能再享受这些福利。”郭亮解释,还有一项“机会福利”——征地拆迁的补偿款,“这种一夜暴富的机会,是给多少个城镇户口都不愿意换的。”

户籍改革的中长期目标是自由落户,但丰厚的利益无疑会滋生强烈的“排外”冲动。面对“你是否赞成你的户籍所在地完全开放外来人口落户”这一问题,六成大城市人和八成城郊人选择了“不赞成”。相比之下,户口在小城市的受访者们则大度得多,近六成人选择“赞成”,另有近三成表示“说不清”。

“事实上,小城市的户口已经没多少含金量,”郭亮在调研中发现,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的县城,“几乎是农民想落户,就可以落户。”有些地方允许农民落户城镇的同时,还可以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和宅基地。但农民表现出的积极性,还是远不及政府方面的热情。

“这或许是我们的‘城镇化’过程中,一件始料未及的事。”郭亮说。

专家观点

要防止外表光鲜的“伪城镇化”

口述: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郭亮整理:记者袁树勋

2009年,我在河南的一个地方调研,这儿虽有近一半人口在外务工,但当地的镇子,在10年时间里面积扩大了7倍。大量周边农民成为镇民。

政府的大力宣传、倡导并且优惠提供土地,外出农民将自己打工的钱都投向了新兴的房地产行业,或买房,或自建,以至于楼房一栋连着一栋,俨然具有了城市的味道。在一个没有本地工业经济支撑的城镇化中,房地产行业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房屋只有在春节外出打工者返乡时,才有人居住。大部分时间,这个集镇是在一片令人不安的寂静中度过的。

这些年在中西部调研,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作为关注中国城市化和小城镇的社会学家,费孝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发现了中国小城镇建设的独特功能。在他看来,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多种多样的工业不宜集中在少数城市,而应尽可能地分散到广大农村去,进而,在工农相辅、共同繁荣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工业化。费老的小城镇建设思想真正抓住了小城镇建设的内核,即一种工农相辅的经济模式,是小城镇存在的根基和价值。与之相比,当前的小城镇建设更多的是一种城镇外观的建设,貌似繁荣的小城镇建设,恰恰背离了费老所提出的这种结合中国国情的小城镇化道路。

当前,因人口增多而导致的道路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问题频发,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中的弊病已经显露。在现有条件下,如果我们的城市还不能完全杜绝这些问题,那么就不能完全放弃建设小城镇的思路和战略。当然,这种小城镇的建设,绝不是目前在各地上演的单纯城镇面貌的建设,而是一个有着地方整体经济支撑,工、农、商协同发展,从而对年轻人产生吸引力的小城镇建设。

为了把农民推入城镇,我们的政府想了无数办法。不过,仅仅给一张城镇居民的户口,却不能创造一个能让他们找到各自位置的经济结构,不过是外表光鲜的“伪城镇化”。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仅四成人愿迁入更大城市
来源:红网2013-04-23 10:34:00
中国的城市化路径是“城镇化”,它试图让农民们成为小城镇居民,以实现在增加城镇人口比例的同时又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目的。从某个角度看,这可视为治疗“城市病”的顶层设计。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