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泡沫之殇:众多三四线城市新区宛若鬼城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3-04-23 07:48:00

泡沫有多大

在危机时期,计划经济模式变得更具吸引力。自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以来,波及了世界大部分地区,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经济模式有其合理之处。

但是,正如全球最大的空头基金公司——尼克斯联合基金公司总裁吉姆·查诺斯指出,中国的经济模式会导致不良投资大量积累,而不良投资最集中的领域在房地产市场。经济学家凯茨尼尔森(Vitaliy Katsenelson)比较了当前中国和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房地产泡沫,结果并不乐观。

和美国早期一样,中国人都认为他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样的念头随着不断上涨的房价而增强。并造就了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的可负担比率惊人,在经历了2012年9月份以来房价的报复性上涨之后,北京的房价收入比(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大概在25,而上海大约为20。即使看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8倍。

这个比例是很重要的——它揭示了中国房地产泡沫的规模在哪个范围内。东京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去泡沫高峰期的时候,其房价收入比也只有9倍左右。因此,以日本为参照物,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负担能力非常低,而住房价格过于高了。

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2007年为8%。而在日本,在泡沫高峰期,该数值也从来没有超过9%;在美国,它从来也没超过6%。

泡沫破裂的一个预兆就是全中国遍布着大量的空置房,2011年曾有估计认为全国空置房多达6540万套,但其后遭到否认。6540万套空置住房可能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无人能否认中国诸多城市存在着大量的空置住房。

据2013年3月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公布的数据,美国的住房空置率为4%,即约有250万套的空置住房。而据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的空置住房大约有381万套。

吉姆·查诺斯对中国的房地产是看跌的,他告诉CNN金钱:“这个史诗般的房地产泡沫和建筑泡沫会在某个点结束,它不会是愉快的。”

凯茨尼尔森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是有目共睹的,争论在于泡沫何时会破灭?而因为政策干预以及政府能够调用庞大的金融资源,泡沫破灭的时机要比预想得晚。

电视剧《蜗居》中的两姐妹就是两种房奴的心态。据查诺斯的报告,典型的中国夫妻拿着4万美元的薪水却买着70万美元的房子,夫妇离婚为了购买两套房产的比比皆是。在一些地方地块的拍卖中,“地王”层出不穷,而拍卖的溢价越来越高,许多没有装修、家电的毛坯房,尽管只有70年产权,其价格却超过美国。房地产投机使得中国房价自2003年以来上涨数倍。其中,国有企业在土地拍卖中购买了82%的土地,其拍卖价格要比二级市场公允价格高出27%。

吉姆·查诺斯称,中国已为10亿人口建立了30亿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足以为每个人提供一间标准的私人办公室。根据Pivot资本的数据,在一些可容纳100万人的“鬼城”里,建造着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但是却有95%的空置率。固定资本的投资已经超过GDP的50%以上,超过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亚洲四小龙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及随后的危机高峰的水平。

这种狂热已经像病毒一样蔓延并超越国界,中国内地人民的购买力也推动了其他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在中国香港,一个140坪(约合460平方米)的公寓能卖出3700万美元的高价,高于纽约市房地产泡沫时期的最高价。香港地区的按揭利率不到1%,而且是浮动利率。据估计,加拿大温哥华50%以上的豪宅为中国人所购买。

房地产的狂热也体现在大宗商品之上,特别是金属等建筑业必须品。

比如基础商品钢、铁、铜、水泥等,尽管中国企业有着巨大的产品积压和闲置产能,但仍占据了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均为巴西和澳大利亚企业)65%的需求。Pivot资本认为,中国一直在做“得克萨斯对冲”,即提高其在工业材料行业的头寸,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大量的海外矿业公司的股权。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地产泡沫之殇:众多三四线城市新区宛若鬼城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3-04-23 07:48:00
卫星图上,中国从南到北众多三四线城市新建城区空空荡荡,宛若“鬼城”,大量空置房预兆着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的危险,而银行业的现金链条更为堪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